萬二港幣可租丹麥千呎公屋!點止又平又靚咁簡單,更有很多人性化設計
黃秋生於ViuTV《人住公屋我住公屋》中到訪丹麥最新落成的社會房屋,租金只需約$12,200港幣,更是2018年丹麥建築師協會LILLE ARNE獎的得獎設計,比香港的「偽豪宅」靚十倍!但不止又平又靚,當中更有很多設計都以人性化出發,表面未必睇得出!

這一座名為Dortheavej Residence看似是豪宅,實際上是公營資助的社會房屋,即是類似香港的「公屋」!在香港住公屋的不用嘆氣,因為香港太多兩萬元一呎的偽豪宅都比不上十份一!

既然是資助社會房屋,當然要控制成本,但降低成本的背後,不是用有鉛水喉,而是利用節省成本的的模組化設計,每個單位都是一個模組,而建築方法就像是砌lego般一個一個疊上去,建築的方式簡單,但背後卻有重要的考慮。

每個單位都會讓廚房飯廳的位置有一個露台,讓住戶在住宅內有一定的戶外空間,可以更好的採納光線,亦可以帶來更好的空氣對流。你可以在外面放張小桌,兩張椅子,喝杯酒或者看看書,真的是不敢想像的美好。香港?那個甚麼「環保露台」,好像晾衣架都放不下,到底作用是甚麼?還不是背後換取可建築面積的技倆。

而每個單位的露台不只夠大,更是每一個露台的位置都向南,戶戶向南呀!Crazy,如此一來,單位可以更有效全日採納光線,減少電燈、暖氣的能源消耗,對於低收入家庭而言,這是看不到的細心。

足足有11.5呎的樓底,帶來足夠的空間感之餘,也可以令空氣對流更好,更有落地玻璃的設計,目的是可以引進更多的光線進單位,天呀!這真的是豪宅設定。


木質建築主調當然是加分位,令設計加添一種暖,一種自然的感覺,不會那麼冷冰冰,事實上也是從人出發。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未必盡如人意,而一個更加有溫暖,沒那麼冷冰冰的空間,可以令居民的心情變得更好,而減少負面情緒的出現。

住宅的前方向內曲,目的就是製造一個自然且美觀的入口空間,可以停泊單車等。

另外,這不只是一個單純的住宅項目,而是一個有考慮如何與社區連接的空間,住宅建築的地面一層,預留了通道,可以讓公眾及居民穿過,走進背後花園之中。

香港所謂「地少人多」是假命題,太多棕地並沒好好利用,所以建不了更多的房屋,而香港當然也沒有這樣的空間去建出如丹麥這般五層高如豪宅的公屋建築物。但是,在建築設計的心思或考慮之上,又是否可以更進一步?

例如每個住宅項目與社區的連接是如何?每個單位是否設計有足夠的人性化?這不只是政府的問題,更是各大地產商的問題,到底是否可以更「物有所值」,而不是天價買一間劏房,窗台比床更大,而露台更只適合跳樓之用的空間?三十年前的香港,不是這樣的。

以優惠價訂閱一年雜誌,可獲贈精選訂閱禮品。
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