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陳奕迅,樂壇會怎樣?
眼看當下毫無生氣的香港樂壇,我不禁想起一個問題,如果陳奕迅從未出現過,情況會比現在更差嗎?

恕我直言,如今香港樂壇已大不如前,用不着跟「譚張之爭」或「四大天王」年代比,就連數年前陳奕迅、古巨基和李克勤在頒獎禮中同坐頭排的場面,亦已一去不復返。千禧年代支撐着樂壇的多位歌手中,陳奕迅毋庸置疑是重中之重。想像一下,如果他從來沒有在香港樂壇出現過,情況又會怎樣?

去到千禧年代,有誰可跟上述歌手媲美?降低少少要求,將範圍收窄至華語地區,在1990年至今年共27屆的台灣金曲獎中,得到過「最佳國語男歌手獎 / 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獎」的香港歌手,只有張學友和陳奕迅二人,前者一次,後者兩次,兩人也是歷屆男歌手入圍次數最多的頭三位。另外,當其他香港當今一線歌手,如李克勤、古巨基、容祖兒等近年才開始積極打入中國內地市場時,陳奕迅早已長駐在內地每日不停巡迴演唱。

從前的歌手都會被傳媒和唱片公司,塑造成地位崇高的人物,「歌神」、「舞王」、「天王」、「天后」、「天王殺手」、「第五天王」、「四小天王」、「天王接班人」等稱號比比皆是,這樣歌手就有被歌迷崇拜的價值,新聞宣傳價值和娛樂性亦夠高。不過,結果是歌手們需要極力保持自己的神聖形象,而他們的歌迷,就一直沉醉於歌手的表面形象之中。
這到底是在關心音樂,還是在追看天王地位爭奪的娛樂劇?

當樂壇偶像當道時,陳奕迅的出現完全打破常規。無論他的歌聲還是個性,都是十分真摯;歌唱得不好時會在台上發自己脾氣、記者或歌迷不尊重他時會黑面、隨時隨地都可以開懷大笑,他完全懶理任何表面功夫,只顧做好音樂、唱好歌。作為樂迷,會為自己可以見到一個有血有肉、大情大性的歌手而高興,而歌手亦可以做回自己。
如果陳奕迅沒有出現,又有誰敢於如此毫不掩藏自我,而又成功地成為「香港沒有樂壇,只有娛樂圈」這情況下的個別例子,真正做到「好歌有好報」?

如果沒有陳奕迅,或許我們沒有那麼多在K房裡的回憶。
還記不記得你以前跟同學、同事或朋友,在K房裡點過多少次陳奕迅的歌?男人之間的共鳴,除了女人、足球、打機外,還有陳奕迅的歌。
如果他從未出現過,相信樂壇會少了許多能叫我們一聽再聽、走進K房裡一唱再唱的香港粵語流行曲。當然,功不可沒的還有陳奕迅每首歌背後的音樂創作人。

很多人對他近年的聲線、現場演出有意見,但對我來說,當一位歌手唱出的是屬於一個人,甚至一個年代的回憶時,我們便無法單純地以技巧層面的標準去衡量其演出了!
陳奕迅 -《四季》
曲: 周國賢
詞: 小克
編: 思歪江 C. Y. Kong
監: 思歪江 C. Y. Kong
我記起那年春天
得我一個不知的欺騙
如天空的污染 終於都上演
我記起那年暑天
友情愛情兩邊都發現 虧欠
情路上跌損
最後已事過境遷
長街風景已變
再度回想 誰的臉
往日那位少年
又再路過事發景點
痛傷 少不免
仍是會 流淚 失眠
尚記得當天貫心的一箭
我記起那年秋天
飛過一隻心酸小孤燕
半枯乾的枝節 於窗邊發展
我記起那年的冬天
半朦半朧困於繭裡面 兜轉
緣份未看穿
最後已事過境遷
長街風景已變
再度回想 誰的臉
往日那位少年
又再路過事發景點
痛傷 少不免
仍是會 流淚 失眠
淚染穿心穿肺那一點
季度裡事過境遷
蝴蝶終於蛻變
再沒留戀 誰的臉
往日兩位少年
就算讓世事再翻演
會否 不改變
仍是會 離別 糾纏
拔去穿心一箭感恩不怨
我感激這年春天
花再開遍 祝福相獻
待那丘彼特放出新一箭

以優惠價訂閱一年雜誌,可獲贈精選訂閱禮品。
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