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長輩「社交搭訕」的對應方案
隨着智能手機普及化,家中長輩接觸 Facebook、Whatsapp 等等社交媒介的機會與日俱增,甚至會開始在社交網絡上和後輩搭訕,希望增進溝通。年輕一輩面對這種「入侵」,往往舉止失措,回應又不是忽略又不是。這次我們就來看幾個不同的應對方案,希望可以用最得體的方法,幫大家減少一些麻煩。

簡單直接:忽略交友邀請
所謂忽略,當然不是要你直接按下「刪除邀請」,否則對方一入你 profile,發現又要再申請好友,只會不斷重試。真正的忽略,其實是直接不理,不確認也不刪除邀請。長輩問起?直接的回應就是「可能 miss 咗,我返去睇睇」,然後下次同再下次見面不斷重複……

高手過招:群組管理
如果你面對的長輩跟你講,無理由完全看不到你更新,你肯定做了手腳,那你就遇到對手了。此時不必緊張,先採取拖延戰術,然後將自己的朋友分好組別,再將所有長輩朋友歸類,然後敏感貼文全部設定為只有長輩不能觀看,無關痛癢的文章就可以照樣讓長輩見到。濃度這種技術,長輩們大概無話可說了吧?

進階技巧:標籤與活動管理
或者大家覺得管理好自己的發言已經足夠,不過如果識玩社交網絡的話,其實還是有機會看到朋友被 tag 的相片,又或是朋友 like 過回覆過的貼文。要避免這類私隱被看到,大家就要在私隱設定中設定好,不要讓被 tag 的相片在 timeline 出現,另外活動也要設定好只有自己可以看到,這樣就萬無一失了。

終極方案:開放溝通
其實搞那麼多,都是為了讓自己在社交網絡上過得舒服一點,不用「就住就住」。只是與其搞那麼多小動作(雖然好多其實不是針對長輩)去禁止長輩涉足自己的世界,不如考慮多點和長輩溝通,大家互相瞭解對方的想法,這樣對彼此的關係應該會更有好處 - 畢竟社交網絡就是用來增加人與人的連繫,事事提防就顯得和願意背道而馳了。
YOU MAY LIKE
Esquire_Paper
Esquire Magazine

以優惠價訂閱一年雜誌,可獲贈精選訂閱禮品。
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