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Green

Esquire HK - Park Chan
  • 1 Apr 2015

環保議題討論了十多年,卻總難以進入我們的生活,從日常開始go green,彷彿只是乏味的口號。因為做不到真正的Go Green,就不能真真正正令身體及生活好過去,真正的greenlife,你要重新了解。

無紙clinic

很多人聽到「環保」已經覺得沒趣,但Paul (腸胃肝臟專科吳昊醫生)也跟大部分Esquire Man一樣,喜歡研究gadgets,經常試圖善用手上的電子產品改善日常生活質素。他嘗試以行動打破悶局,運用gadgets的靈活,帶領每日在clinic出出入入的病人進入無紙世界。

「診所運作電子化一方面減少資源浪費,一方面減少護士整理資料的工夫,亦節省搜尋病人紀錄的時間。每個病人都有病歷、報告、診症紀錄等,用紙量驚人,所以工作上決定嘗試實行無紙運作。」Paul大膽用iPad為病人登記,送去醫院的病歷文件、發給病人的檢查報告,更都以email傳送,直接改變病人的就診經歷,甚至無形中影響著醫護界運作的習慣。但令人意外,根據病人登記時所作的選擇,不但40歲以上的人無一願意參與無紙運作,年輕一輩也不是100﹪接受到。最終也要為部分病人用點紙,Paul相信還需要些時間讓病人適應。你會接受到嗎?

從日常減廢

「污染是直接影響人體的,大陸已經有不少反面例子。腸胃是除了肺以外,外來物進入身體的唯一入口,環境受污染,食物首當其衝,腸癌年輕化是最明顯後遺。」Paul認為,選擇本地生產的organic食物當然是最理想,退一步也起碼要瞭解食物如何製造,吃落肚的到底是甚麼。「我常建議選擇較接近自然形態的食物,腸仔之類的加工食品最好不要揀,可能的話也可以試試自己種。可惜香港空間細小,我也只能在元朗老家才能種些洋蔥、蒜頭和薑。」

一碗雲吞麵就夠

近日北京空氣污染問題與肺癌病發率的關係也正鬧得熱烘烘,北京人後悔發現得遲,Paul亦認同本港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已有跡可尋,減廢更應由日常做起。「香港現在使用的資源已超出本身所需所有,譬如餐飲:餐廳所提供的一人份量,其實遠多過我們實際所需,造成大量剩食。不想浪費,吃光又加重腸胃負荷。所以我經常忠告病人,不要介意跟別人share一個餐,一個人食便光顧portion本來就細的餐廳,約一個雲吞麵的分量就夠。」改變習慣本來就不易,追求方便更是港人難以擺脫的生活態度,Paul也直言自己最大掙扎是駕不駕車,但請相信集體力量,個人逐漸改變,歷史也會隨着漸漸改寫。

登入 CosMart 投票賺取積分
登入 CosMart 投票賺取積分
Loading...
YOU MAY LIKE
訂閱Esquire接收最新男士資訊及禮遇
Sign up FOR ESQUIRE_PAPER NOW!!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