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擊達人速成班
看到曹星如為我們香港又一次打勝,我既興奮又痛心,因為知道Rex是為了我們而苦苦堅持。不過事過境遷,在希望他能夠走得更遠之外,作為支持他的人,我們也應該學習多一些拳擊知識,為下次再給他打氣時,更好好地明白這比賽運動。以上講述的是比入門稍微深入一點的技術,學懂了你就可以給女伴講解拳賽。

揮空拳不用力?
剛好相反,揮拳時擊中對方,不論是身體或是拳套,接觸時都會產生反作用力,趁此反作用力將揮出的拳收回,可大幅度減省氣力。相反揮空的拳需要付出額外的力量去停止拳頭繼續運行,並使其返回防守位置,以免拳頭揮出後產生空隙讓對手有進攻機會。

打到就有分?
現時拳賽評判所行使的新例,再不是像以前那樣只講數字,不像劍擊那樣「掂到就贏」。攻擊方的打擊是否有效,要看對手有沒有因為被擊中而明顯搖晃。簡單講,如果你打中對方百幾拳,但對手當你蚊咬那樣,反而他只得一拳打到你退後兩步,那麼勝者仍然會是對方。

身高優勢不重要?
3月11日的賽事中第七場由泰國的Phum Kunmat對上日本的渡邉卓也,一上場優劣形勢已經相當明顯,兩人的磅雖然一樣,但渡邉卓也的身高卻高出對手10cm以上,視覺上幾乎一個頭的高度優勢,令渡邉卓也擁有巨大的攻擊範圍差異。面對對手多出整整一個拳套的長度,Phum Kunmat拳頭伸到最盡都只能僅僅觸及對手身體,形勢也變得一面倒。戰術非常簡單,就是渡邉要一直保持和對手的距離,根本就只是一方進行攻擊而另一方只能捱打。
在這情況下,身型矮的選手唯一選擇就是冒著對手的攻擊拉近距離,並施以接近戰。而且只能速戰速決,因為身型矮的選手在進攻時拳頭需要向上攻勢,消耗的體能也遠比高大選手來得快。可惜Phum Kunmat並不具備堅強的耐打力,因此賽事也就毫無意外地由渡邉勝出。

專業拳手和業餘者分別?
沒受過拳擊運動訓練的人首次正式比賽,最易犯的通病就是反應。反應是指當你在攻擊或被攻擊後的接續動作,一個專業拳手在擊中對手後要立即做的就是接連進攻,同樣,如果被擊中後要立即做的,就是盡力防守(或反擊)以免被接連擊中。初學者的通病則是被擊中後呆立當場,思考剛才被擊中的原因、過程等,即使這思考只是半秒時間,已經會讓對手有空隙可以重整旗鼓。換個形勢,擊中對手後不立即跟上攻擊也有同樣問題。
專業拳手的訓練就是在這方面操練自然的反射動作,以避免錯失得勝良機又或者兵敗如山倒。

上身力量最為重要?
當你以為擁有沙煲般大的拳頭,苦練無敵神拳就是一切,很多人都忽略了雙腳在大部分比賽中其實才是勝負的關鍵。如上一點講述如果成功擊中對手,在對手退卻的時候你可以用多快的速度跟上追擊;又或者當被擊中後你可以甚麼速度逃離險境,都是至關重要。此外被擊中後能否站穩也是由雙腳決定,因此拳擊其實是一個全身力量都需求甚高的運動。

連環攻擊必定擁有優勢?
看多幾次比賽,你會不時發現有時一些看似全場一面倒地進攻的拳手可能在最後一兩圈被擊倒,他們的落敗最大原因,可能就是因為「氧氣」。連環而快速的攻擊,可以令對手只能一味防守,但拳如雨下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是體力的急速耗損。因為要保持攻勢,過程就像百米短跑那樣是無氧運動,一輪出拳後換來是乳酸高度累積,如果沒辦法打破對手防線,接下來你就得面對體力充沛的對手反擊,是個非常危險也體能要求非常高的技巧。曹星如在這方面就非常耍家,也是他令對手驚恐的絕技。

KO一定是打暈對手?
看過了曹星如第21場勝仗,你就知道被KO的人不一定會暈低。當然,下顎或耳際遭受重擊帶來的腦震盪式KO,看起來最富視覺效果。但腹部中拳形成肋骨破裂,或者肝臟及胰臟受重擊帶來的劇痛也是相當致命的。運動員在訓練時,正面腹部能夠做到堅硬如鐵,但腹側兩邊的肌肉群相對薄弱,承受打擊的耐久性也相當低,因此這是他們需要努力保護的位置。
更多內容
業餘馬拉松私記(上)
業餘馬拉松私記(下)

以優惠價訂閱一年雜誌,可獲贈精選訂閱禮品。
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