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in | 香港現代編舞家禤天揚 廣東歌與現代舞的融合

- 20 Mar 2017
每星期都會訪問一位幕後人,他們可以是樂手,作曲,編曲,填詞人等等,對於一般樂迷來說,填詞人應該是相對上最容易接觸,亦最熟悉的一個領域,因為我們都習慣以文字接收資訊。而作曲和編曲人,他們用音符,用不同樂器去表達想法和情感,應該沒太多人能有很深的體會,畢竟香港是一個缺乏藝術教育的地方。
隔著耳機把一首廣東歌分析,大概可以分為以上幾個部份,而把廣東歌搬上大舞台,可以給大家注意的又會更多。從舞台設計,燈光效果,舞蹈編排,每一粒螺絲釘都用盡他們的手法去表達同一首歌的情感,所以把每一個細節抽絲剝繭,才能真正感受他們的心思。

以張敬軒x王菀之<The Magical Teeter Totter>演唱會為例,他們在歌曲<迷失表參道>中,邀請了香港現代舞編舞家兼跨媒體創作人禤天揚,在廣東歌中加入現代舞的元素。在幾分鍾的表演,把<迷失表參道>的情緒,二人的關係用肢體語言流露出來。
「
每一隻編出黎嘅舞都要精雕細琢,希望可以從一件藝術品身上,提供到唔同嘅層次,大家可以好容易明白到最面果浸,同時如果你肯繼續研究落去,又可以得到更多。呢個係件藝術作品的價值。
在<迷>裡面,我係
飾演緊張敬軒嘅魔性,雖然係同一隻舞,但唔同人睇都會有唔同嘅感受,究竟係糾纏,係慾望,定係痛苦?呢個可以由觀眾自己去選擇。」

香港對於跳舞的談論,似乎都從電影而來,最近有<La La Land>,前幾年有<狂舞吧>。還記得金句「為左跳舞,你可以去到幾盡」,在那個街舞的領域,所呈現的是青春和熱血。而在現代舞的領域,禤天揚希望呈現的是一個時代。
「我在中學年代已經接觸跳舞,但要真正明白舞蹈,應該係從演藝學院開始,
其實舞蹈家每一個動作,都係同外界溝通緊。現代舞唔需要有一個框框,因為
Modern Dance
就係反映現在,而「現在」應該係每一分每一秒都變緊。好多人都話現代舞難明,但對我黎講其實唔需要明,正如你睇第一幅畫,只需要感受。」

一隻現代舞,不止反映出時代,還反映出一個城市的節奏和生活模式
「藝術教育在香港一向都比較弱,家長唔會帶小朋友入劇場睇表演,所以到大個亦唔會有呢個習慣。在跳舞呢個介別,其實大家要互相競爭嘅唔係行家同行家之間,而係香港人其他嘅
娛
樂,令
佢
地願意放工後願意行少陣一晚街,飲少一杯野,嘗試入劇場接觸一下舞蹈。呢種生活習慣嘅轉變,係對生活嘅追求,亦代表住一個人嘅個性。」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