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懂如何打出小鳥 高爾夫球入門
在清水灣的美巡賽剛完結,那邊廂12月又有香港公開賽Hong Kong Golf Open,高爾夫球在年尾曝光多了好多。以為只是簡單兩下揮桿就做到Tiger Wood?太年輕了。入場睇波還是落場打,參考以下的新手入門教學,做足準備吧!

歷史篇
高爾夫球14、15世紀已經有,起源於蘇格蘭民間。雖然這項活動好西化,但據聞中國宋、元、明時期流行過一種類似高爾夫球的活動,叫「捶丸」,名是好笑,但算是19世紀前中國高爾夫球的前身。

規則篇
大家都知要將波打入洞,大原則就是球要在完全靜止的狀態下先可以打,不可以「掂」或「郁」個波,理解這個原則就會明白為何某些情況要罰桿。
一般職業和業餘比賽都分為1) 比桿賽及2) 比洞賽兩種。比桿賽,就是打完一場(18洞)後,將每一洞的桿數累計加起來,簡單講就是桿數越少越好。頂級球手(每回合)的總桿數甚至只有約70桿,除番開即是平均每個洞只是4至5桿就打得入,認真癡線。
比洞賽滿都是以桿數做基礎,分別在於它是以每個洞用了幾多桿去決定那個洞的勝負,每場再以累積的勝負洞數來裁定成績。

講明是入門篇,你只需要記住3支桿:
Driver有最大的打擊面,可以增加擊球距離,適合開波。
Putter就是在果嶺時將波送入洞用的,桿身一般會較短。
Iron的桿頭因為桿面的角度不同,球桿長短又不一所以可以打出不同距離,通常在球道中使用。
Cleveland Huntington Beach 1 Putter, Callaway Big Bertha Fusion Driver, Cobra King F7 Irons(左至右)

擊球篇
雖然每個位置都應該要有不同的打法,但新手最緊要學識開波的揮桿動作,因為好的開桿,會直接影響那一個洞的桿數:
1. A Relaxed Start
定位的時候,要保持好平衡和放鬆。頭部保持在球的右側(打者角度)。
2. Staying Loose
讓手臂、球桿和上半身同步轉旋,下半身則保持平衡。上桿到頂點時完全轉身,重點是要讓手臂放鬆。
3. An Aggressive Rip
開始落桿時,向目標方向移,手臂依然要放鬆,頭部在後。觸球時,要平衡、挺直、有力。相對定位時,身體已經轉開,讓手帶著球桿觸球。
4. Finishing Touch
頭部保持轉動。保持左臂固定可以充分揮出力量同時保持平衡。收桿時,左腳要轉向外側,讓身體配合揮桿的動作。

術語篇
高爾夫球一定是其中一種最多術語的運動。單是由開球區擊到球洞內的擊球次數已經有一堆。例如標準桿數是五,就稱「五桿洞」,若用四桿完成五桿洞,會話「捉到一隻小鳥」;用三桿完成五桿洞,就會話「捉到一隻老鷹」,一般用五桿入五桿洞稱作平標準桿(Par)。如果奇蹟地「一桿入洞」,就稱為Hole-in-one。

以優惠價訂閱一年雜誌,可獲贈精選訂閱禮品。
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