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漫畫家Pen So 蘇頌文 黑白線條虛實結合 繪出城市人生百態

Park Chan
  • 27 Jan 2021
by Tony Tai

有沒有想過有一天香港爆發災難?創作人Pen So摒棄七彩斑斕的色彩,獨愛黑白色調,以細膩的筆觸繪出香港城市面貌,今天就讓編者帶大家走進他的黑白世界。

土生土長的「創作人」Pen So

土生土長的「創作人」Pen So

Pen So是土生土長的香港漫畫家、插畫師,不過他卻稱自己為創作人,認為這樣的身分比較適合,原因是畫家一般只需要集中畫畫,而他還會處理作品的前期與後製工作。起初因工作緣故,Pen So不得不放棄畫畫,後來在2013年,他想一睹馬榮成老師的風采,故報名參加由香港動漫基地舉辦的漫畫大師班,而再度執筆開始畫畫路。

Pen So

在創作路上,Pen So榮獲不少獎項。2015年榮獲第七屆漫畫新星大賽繪本冠軍、2016年出版第一本個人繪本《香港災難》,榮獲「2016年香港金閱獎 ── 最佳圖文書藉」、「第28屆香港印製大獎優秀出版大獎 ──最佳出版意念獎項」及「2017香港出版雙年獎 ──圖文書出版獎」。2017年,Pen So與余兒出版《九龍城寨:浪漫大逃亡》故事場景畫集,榮獲「第29屆香港印製大獎──黑白及雙色書冠軍」及「2019香港出版雙年獎 ──圖文書出版獎」。2019年出版心靈恐怖繪本《禁靈書》。

Pen So

Pen So喜歡留意身邊發生的事情,希望創作出令人有共鳴的作品,例如實體書作品《香港災難》,就是他見到清潔工人將三類廢物隨意丟棄,令他想做本帶出環保意識的作品。「災難」名題,就是如果人不保護環境,將來環境會向我們報仇。至於另一本作品《禁靈書》,就是他見到山竹颱風襲港,全香港人想凖時返工而受啟發,故事以當年六一八雨災做背景,希望提高大家對於颱風或暴雨的危機意識。

舊建築充滿故事 反映社會真實一面

舊建築充滿故事 反映社會真實一面

Pen So於社交平台坐擁超過兩萬位粉絲,分享的插畫、漫畫都是以社會為題目,於最近六、七年開始畫香港景物,主要都是舊建築,算是他的第一個系列《本土回憶》,並以這個題目辨過畫展和設計產品。對他而言,舊建築牆上的裂痕、窗框的銹漬、掛出來的衣服,都可以反映到社會真實的一面,香港急速變化,故想借畫作提醒大家在街上多抬頭看身邊的景物,因為任何景物都可能突然消失。

Pen So

Pen So這幾年一直緬懷過去、記錄過去,但有一天,突然想到現在發生的事情都有記錄的價值,便開始畫社會上的人和事,加上他也喜歡電影、漫畫、遊戲,故藉著畫這些東西來表達自己對事物的感受,也記錄一下現今的流行文化。其中一個系列《Someone from ACG》,主要畫動漫人物,但全部人物都是遮臉,所以網上曾有人問Pen So為什麼不畫臉。他認為在疫情前,大家都理所當然擁有Face ID,用人面識別個性,但戴了口罩,大家沒有了Face ID,是否就沒有了獨特性?在街上每個人是否都是平凡相同?有見及此,Pen So嘗試畫一些沒有主角相的漫畫主角,讓讀者從身體、造型、氣勢感受角色的個性。

Pen So

Pen So也喜歡透過作品跟讀者互動,例如把實體書《香港災難》設計為sketchbook,讀者像拿著畫家日記簿看,而《禁靈書》則設計為一本受詛咒書,需要讀者一齊解咒。在社交平台,他又會利用平台的閱讀習慣,例如通常看圖片慣性是靜態,但他第二張圖是動態有音效,利用載體的特性,產生互動效果。

幻想與現實 走進黑白間

幻想與現實 走進黑白間

Pen So認為自己的畫風是細密,更笑指其畫作仿如HDR,盡量還原真實。他會把大廈裂痕、玻璃窗之間的夾位線,一一畫出來,這點或受以前香港薄裝技擊漫畫(傳統港漫)的影響。

Pen So

另一個特色算是以黑白為主,有時會添加顏色,配合效果。他很喜歡看舊香港相片,當時的黑白相立體感很強,故他的作品多以黑白為主調,來呈現城市面貌。為了追求大黑大白的立體感,他選擇用墨水,而不是鉛筆素描,這點相信受日漫影響。總括他的畫風,就是將他喜歡看的作品結合起來,Pen So自己也笑言:「聽起來甚是混亂,可能我沒有正式學畫畫,很多時都是看大量作品去研究自己的畫怎樣畫,畫法未必正統,但用上我喜歡的感覺去畫。」

Pen So看香港藝術發展

Pen So看香港藝術發展

香港算是接受到不同畫畫風格的地方,如日漫、圖文生活、傳統港漫、藝術等,不像其他地方,某一種表達風格佔大多數。當然每一風格所針對的年齡層不同,變成一個個獨立市場和推廣策略,令每一種風格少了協同效應。在他看來,多元化對創作是好,做自己想做的題材、風格,不過這個生態圈也令畫家辛苦,因為往往只靠自己嘗試,開創自己的道路,而每個前者成功的特質不同,難以參考,加上在香港很多都是one man brand,不像其他地方畫家會簽公司或畫廊,沒有編輯、經理人幫手,所以起步容易,但經營困難。

Pen So

Pen So經常見到一些有潛質的畫家因為沒有人留意,之後放棄畫畫,浪費了人才。他身邊也有例子,因為現在畫家除了畫畫,還要處理公關工作、市場策略,但不是每個畫家都懂得推廣自己,所以香港畫家不只是專心畫畫,更要思考怎樣經營。

Pen So

另一個問題,就是香港生活條件高。他相信大部份畫家一開始都是有正職,在工餘時間創作,直到有天展現了耀眼的創作成績,才會考慮當全職畫家。因此,在香港從事創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希望大家不是只看一張完成圖就算,可以嘗試從作品中感受畫家們的努力。

未來發展方向

未來發展方向

Pen So未來目標是想推出新書。原本有一個漫畫故事,早已在2018年寫好,畫了十幾頁,但後來出現很多因素,如有其他緊急工作、展覽,所以無法全情投入去完成作品。不過換個角度來看,他又慶幸這幾年都有很多工作,隔了三年仍未能開始,希望未來能抽一個時段,不理會其他工作,專心做好這個作品。

Pen So

由於出書週期減慢,加上與出版社出書須考慮商業、成本等因素,又要思考故事易讀性、意義動機等,所以對Pen So來說,做一本書,每一步都要計劃,變成沒有了隨性,有時候,更為了讀者容易投入畫面,需要清晰交代細節。

Pen So

實際上,他更喜歡留下問題,讓讀者多重思考,正因為這樣,他決定自己出版小畫冊,內容較天馬行空,畫冊沒有字,全部意思從畫面內尋找,最快2月會出版,名為《Art Booklet》。因為稿量不算多,所以唔可以稱Artbook,而且這本書是拉頁,所以叫做Booklet。書冊會以一個主題出發,第一期題目是「Pandemic」,內容是把網上發佈過的畫重新mixing ,再加上一些新畫而成,會不定期出版,希望既創作有精密部署的繪本漫畫外,也可以做些輕鬆自由的畫冊。

畫畫是想法大於技法

畫畫是想法大於技法

最後,問到Pen So創作路上的座右銘,他表示畫畫不是表現技法,更重要的,是表達對事物的想法。畫家很多時候想提升技術,研究畫得更好的方法,但他認為作品要帶有想法,每一張畫都應該有目的或創作意念,畫家將自己對事物的感受記錄下來,從而感染讀者,彼此溝通。

Pen So

Pen So又認為畫是傳播訊息的載體,即使技術不足,但讀者能感受到畫家的想法,已經算是成功的作品。另一點是美學太主觀,不同場合、不同年代,都有不同的審美觀,畫畫沒有絕對正確,選擇自己適合的方式畫便可,如果只盲目賣弄技法,只會令作品毫無意義。

登入 CosMart 投票賺取積分
登入 CosMart 投票賺取積分
Loading...
YOU MAY LIKE
訂閱Esquire接收最新男士生活資訊
Sign up FOR ESQUIRE_PAPER NOW!!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