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村遊樂場 就是那些年的Playgroup
個個討論「贏在射精前」?I don’t give a shit。
這個世代,簡直叫人瘋狂,已經不說小學生要學十萬個興趣班了,連小朋友未識說話已經要上playgroup?
我們成長的那個年代,遊樂場,就是我們那些年的Playgroup,我們就在那兒學懂各種生存技巧!

那是幻想樂園
那些年,我們沒有迪士尼全年pass,荔園也沒有甚麼機會去,唯一的夢幻世界,其實就是樓下那個遊樂場,對,就是那個阿伯們在聚賭、阿叔在角落啪針,而我們卻自得其樂的遊樂場。
你可以將那些遊樂設施幻想成航空母艦,或者銀河戰艦1999,叫你的好朋友阿權、阿強及阿祥一起猜誰做艦長、大副或射擊手之類,又可以化身為大鐵人、恐龍戰隊、獅人鳳之類,你做到半小時紅色隊長已經高興非常。

韆鞦其實是英雄地
如今萬事安全至上的遊樂場,可能連韆鞦也沒有了,就算有,都有一個如紙尿片般的座位,當小孩坐上去後,是動彈不能的!但是,我們那個年代,就是一個鐵架,兩條鐵鏈,一塊木板,後期一點是一塊膠板。總之,你是可以輕易站於木板上蕩韆鞦。
那些年,韆鞦其實就是我們的英雄地,你可以跟朋友比賽,誰蕩得更高,愈蕩得高,愈像英雄,因為總會吸引一眾小朋友在身邊圍觀(今天可能是食花生)!你也可以挑戰膽量,愈蕩愈高,感受一下飛的感覺,然後在最高點一躍而下,落地可以企係到唔碌地沙就赢。

從前有不少的傳說,說某朋友的表哥可以玩360度旋轉,也有傳說會中途飛出去的意外,但這些年來,我真的沒見過,你有見過,你有試過,請告之。

跌倒流血?拍一拍繼續衝
現今的遊樂場,軟墊比遊樂設施更多,彷彿小孩是玻璃製造似的!但從前的足球場、遊樂場,卻可能是沙地、又或者是石屎地,玩一轉捉迷藏轉時仆低受傷,但是我們總是拍一拍泥塵就繼續玩、繼續衝!從那些年開始,我們就訓練成不怕跌倒的人,因為你知道遊戲繼續,不會等你,你也沒有撒嬌的時間,甚至對象,因為父母根本不會在身邊。 痛?一點點吧?回家才是最恐怖,給媽媽大罵一頓,然後接受紅、藍藥水洗禮。

繩網陣就是挑戰自己
這種看似危險的繩網陣在香港已經買少見少,在兒時,你會將繩網陣看成是阿爾卑斯山一樣,挑戰到最高點的,就是成功,你不斷嘗試攀爬,承受著恐懼的同時,也承受著旁邊那肥仔刻意的跳動,令繩網極度搖晃,但是你咬緊牙關,一步一步繼續上。

學懂照顧別人
那些年我們到遊樂場玩,總會帶著弟妹去玩,然後,你就要飾演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肩負起照顧別人的責任,你要在玩樂之餘,也要好好去看顧弟妹,跟他一起玩之餘,更要在適當時候站出來為他吵架、打架!又或者是在弟妹受傷之時,好好安慰他。那個時候,純粹是因為一種使命感、責任感,就算是別人的小弟小妹,你也會好好照顧,因為你知道,這是你的責任。

捱到氹氹轉的人,都是神人
細個最怕玩氹氹轉,因為離心力極大,總會有個年紀稍長的小朋友控制氹氹轉,愈轉愈快,誓要令你頂唔住認輸!但是,你總會發現有某位小朋友,他竟然可然在極速旋轉的氹氹轉之上若無其事,可能在沉思、呆坐、打機甚至乎飲水,所以那些年,你會認為捱到氹氹轉的人,都是神人級人馬,可能他早已練就絕世奇功,那些年,令你在挑戰世界各地的機動遊戲時,都面無懼色!因為當年氹氹轉根本沒有安全帶,你都一樣不怕!

以優惠價訂閱一年雜誌,可獲贈精選訂閱禮品。
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