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之神的專屬籃球鞋|《AIR》揭開Air Jordan不為人知的誕生故事及7個關於Air Jordan的冷知識

- 27 Mar 2023
身為籃球迷,不少朋友都擁有至少一對有籃球之神Michael Jordan加持的Air Jordan,但關於Air Jordan的誕生故事,你又知道幾多呢?由Ben Affleck自編自導、Matt Damon主演兼監製的《AIR》即將上畫,Air Jordan原來差點沒出現過 ?到底永恆經典的AJ1又是怎樣來?籃球迷一定要入場支持!

市佔率第三的NIKE
《AIR》故事發生在1984年,想當年籃球鞋一哥並非NIKE,而是擁有市場佔有率超過一半的Converse,基本上NBA場上的大部份球星如Magic Johnson及Larry Bird也是穿著Converse,緊隨其後的是Adidas,而當時NIKE籃球鞋部更因生意低迷而正面臨著「摺埋」的危機。
《AIR》將於2023年4月5日在香港上畫。

選秀第三的Michael Jordan
一對標誌性的球鞋就是身份的象徵,同時一位好的球員亦是帶動球鞋生意的生招牌,因此每年NBA選秀大會過後,一眾躍眼新星都成為了各大品牌要簽下的目標;而Michael Jordan當年其實亦只是探花(第一輪第三順位),縱然身材細小不被看好,但卻被Matt Damon飾演的Sonny Vaccaro看中其潛在天賦,決定拉埋NIKE瞓身壓重注在Jordan身上。
沒有,但Ben Affleck表示《AIR》已得到Michael Jordan認可,而電影中的年輕版Michael Jordan由始至終都沒有露面,其實是由Damian Delano Young飾演。

差點沒有了的Air Jordan
能夠將Air Jordan帶到上神檯,當然只有籃球之神Michael Jordan,這都是大家已知道的故事,但原來Michael Jordan當年屬意簽約Adidas,同時亦被Converse看中,全靠當年任職於NIKE籃球鞋市場部職員的Sonny Vaccaro鍥而不捨地以誠意打動,加上NIKE開出一份前所未見的合約,才有今天的Air Jordan系列。

Air Jordan背後的功臣們
能夠替NIKE簽下Michael Jordan,Sonny Vaccaro固然是功不可沒,但Ben Affleck扮演的NIKE CEO Phil Knight、NIKE籃球鞋市場部主管Rob Strasser、後來成為了Jordan Brand副總裁的Howard White,以及設計出第一對Air Jordan的Peter Moore,全部都有為Air Jordan的誕生作出了重要貢獻。

籃神之母
另一邊廂,籃球之神的母親Deloris Jordan同樣抱有偉大願景,面對強勢毫不妥協,更深信兒子擁有巨大潛能,堅持為他爭取最大權益,亦是Air Jordan誕生的關鍵人物;Michael Jordan更向Ben Affleck點名Viola Davis,希望她可以飾演其母親一角,最終亦有幸成事。

事無前例的合約
Air Jordan是史上首對以籃球員命名的球鞋系列之餘,其合約亦破天荒地寫明,NIKE每以Jordan Brand之名售出一件產品,均需向Michael Jordan支付5%的銷售額分紅,為運動用品市場開創了先例之餘,即使Michael Jordan已經退役近20年,Jordan Brand每年依然為他提供了非常可觀的「退休金」,單是去年便獲得了近2.5億美金的銷售額分紅。

事無前例的球鞋
原來當年NBA對顏色比例有嚴格規例,基本上只可以穿黑色或白色為主的球鞋,否則便要每場罰款5000美金;而當年Peter Moore為了打動Michael Jordan,特別以公牛隊的配色紅黑為主調,設計出了永恆經典的AJ1,而罰款則由NIKE承擔,讓AJ1成為了全場焦點之餘,亦達到了絕佳的宣傳作用。

說不完的故事
《AIR》同時揭示了眾多不為人知的小故事,如NIKE及Air Jordan名字、Swoosh及Jumpman標誌的由來,以及NIKE著名標語「Just Do It」竟然是與殺人犯有關?暫且不劇透,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往下觀看。

-「NIKE」源自希臘勝利女神的名字,主要是Phil Knight被說服4個字的品牌名字較易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Swoosh標誌是由Phil Knight當年以35美金僱用了大學生Carolyn Davidson設計出來。
-Air Jordan無疑是Nike Air技術與Michael Jordan加在一起,但Michael Jordan經理人David Falk就表示這名字是他先想到的。
-Jumpman標誌同樣是由Peter Moore設計,靈感源自1984年Michael Jordan為《Life Magazine》拍攝的奧運宣傳照。
-美國殺人犯 Gary Gilmore 在被槍決前說了句「Let's do it」,成為了「Just Do It」的靈感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