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in專欄】多少人能理解音樂監製的路?

- 27 Apr 2017
每年1月1號,由呢度開始… 每年頒獎禮是一個樂壇結算,同樣意味著一個全新開始,經過了三個月時間沈澱和重新整理,各大唱片公司,歌手,幕後人都應該部署好整年策略了,而Edward Chan亦不例外。

「
就係因為呢個獎太有重量,所以先令我想迫自己行得更遠!
在叱咤頒獎禮嘅興奮過後,有一段時間我靜左落黎,當我上年得到左第一個監製大獎,跟住
嘅路應該要點樣行落去?係咪要繼續接多
d歌返黎,拎多幾年呢個獎,可以破到Mark Lui紀錄先算係一個高鋒?定其實仲有好多方向可以行呢? 」
老一輩普遍認為一代不如一代,入行19年的Edward Chan卻著手造就一個音樂新世代。幾年前開始簽下不同新晉作曲人,給予他們訓練和機會,例如T-ma,周錫漢,徐浩,李一丁等等。Edward利用在行內的年資和經驗,跟唱片公司洽談大碟音樂方向,宣傳細節。然後委派旗下作曲人去負責某些歌曲或整張大碟。幾年過去,他們都漸漸變成了獨當一面的音樂人,例如上年李一丁由一個鼓手搖身一變成為一位監製,為小塵埃監製了整張專輯<A Little Louder>,Edward就是香港樂壇某一個小角落的大判頭。

「我今年
41
歲
,雖然話入左行
19
年,但如果退休年齡係
65
歲
嘅話,其實條路我行左一半都無!究竟黎緊果
20
幾年,我要點樣行落去?係咪要同一班我提攜出黎
嘅音樂人,去爭果個獎?定係仲有好多方向可以行?例如最近我撞返個中大師兄,佢在大學教緊作曲,我又會諗其實教書都可以係一個方向!我係咪要再讀多一個
Master Degree或PHD呢?呢d都係我為自己在未來十年計劃緊嘅野。
」
近年經常有人說,香港樂壇個餅好細,仲愈來愈細!但不代表著要你爭我奪,真正有能力的,並不是要死罷著那塊最大的餅不放,而是想辦法把它變得更大,令所有人都吃得飽。他是<難得一遇>的Edward Chan!

同場加映:音樂人給人的印象是留在錄音房不分晝夜地工作,而Edward的Studio卻是一個聯誼好地方,放了不少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