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慎入】《返校》最令人心寒的是白色恐怖丨《返校》隱喻5點台灣戒嚴時期歷史

Esquire HK - Polo Ng
  • 13 Dec 2019

在學校中的學生,本應是每天都無所事事,上課下課拍拖玩樂,盡情地揮霍自己的青春,但在《返校》中,因為當時台灣處於戒嚴時期,每天都處於被教官監視、同學之間互相猜疑。戒嚴中的台灣是一座監獄;《返校》中的「翠華中學」也是一座監獄,而最令人心寒的是就是這種白色恐怖。

【劇透慎入】《返校》最令人心寒的是白色恐怖丨《返校》隱喻5點台灣戒嚴時期歷史

衫上的學號密碼?

原本在《返校》的遊戲版中,主角方芮欣的學號原是5350126,但當去到電影時,她的學號就改成493856,而這組數字的「49」暗示「台灣由1949年開始戒嚴」,「3856」則是「戒嚴歷時38年另56天」,而男主角魏仲庭的學號501014,則暗示着1950年10月14日,而這天就是基隆中學校長、《光明報》創辦人鍾浩東被槍殺的日子。

【劇透慎入】《返校》最令人心寒的是白色恐怖丨《返校》隱喻5點台灣戒嚴時期歷史

到底在哪個時期發生?

如果要了解台灣的戒嚴時期,就要了解三件事件《二二八事件》、《中壢事件》和《美麗島事件》,因為1947年的二二八事引發起臺灣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與攻擊官署,令到國民政府派兵武力鎮壓,是台灣國民政府的第一次宣布戒嚴。然後在1949年前,國民政府正式戒嚴,宣布了《戒嚴期間防止非法集會結社遊行請願罷課罷工罷市罷業等規定實施辦法》、《臺灣省戒嚴期間新聞紙雜誌圖書管制辦法》、《懲治叛亂條例》等法例。

【劇透慎入】《返校》最令人心寒的是白色恐怖丨《返校》隱喻5點台灣戒嚴時期歷史

《中壢事件》和《美麗島事件》則是促成了台灣解除戒嚴,前者是被認為是臺灣民眾第一次自發性地上街頭抗議選舉舞弊,而後者則引發了大規模的民眾違反戒嚴法例,而且同時促成了民進黨的成立。

個人認為,《返校》的背景是處於戒嚴時期的早期,因為市民還未互相監視和批鬥,同時只有少數參與閱讀禁書的讀書會。

【劇透慎入】《返校》最令人心寒的是白色恐怖丨《返校》隱喻5點台灣戒嚴時期歷史

蒙頭代表着甚麼?

在電影中,死去的人或是在其餘所有角色都是被蒙上麻包袋,因為在現實世界中,當被抓走的人就會被套上麻包袋,這就是他們最後的樣子。更加隱晦的意思就是,他們套上頭套後,看不到、說不到、也聽不到,不知道外圍的世界發生甚麼,也再沒有自己了。

【劇透慎入】《返校》最令人心寒的是白色恐怖丨《返校》隱喻5點台灣戒嚴時期歷史

是否有該學校?

「翠華中學」,相信大家都會在電影後搜尋這間學校的真偽,而其實這間學校的拍攝場景是在位在屏東縣潮州鎮的「志成商工」,是在18年前因為台灣出生率下降而收生率而停辦,所以出現如此荒廢的場景也相當合理。

【劇透慎入】《返校》最令人心寒的是白色恐怖丨《返校》隱喻5點台灣戒嚴時期歷史

而故事的參考背景相信是當時的基隆中學,亦是男主角魏仲庭的學號501014出現的原因。1950年10月14日是基隆中學校長、《光明報》創辦人鍾浩東被槍殺的日子。因為當時鍾浩東因不滿國民政府而籌辦批判國民黨政府的地下報紙《光明報》,內容主要在啟蒙台灣人及報導國共內戰實況,但在國民特務組織8月15日凌晨進入基隆中學逮捕鍾浩東校長等40多名共犯。

【劇透慎入】《返校》最令人心寒的是白色恐怖丨《返校》隱喻5點台灣戒嚴時期歷史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為甚麼電影中總是說着「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而這句也成為了海報的標題,因為根據台灣「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的調查,有很多從監獄放出來的政治犯和家人,大多數都出現了創傷後遺症,出現了「潛抑記憶」,強迫自己忘記,所以就劇終的那句,「活下去,是為了記着這裡發生的一切。」

登入 CosMart 投票賺取積分
登入 CosMart 投票賺取積分
Loading...
YOU MAY LIKE
訂閱Esquire接收最新男士生活資訊
Sign up FOR ESQUIRE_PAPER NOW!!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