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但求其愛》歌詞意思是甚麽?】是,但求其愛 6個愛情探索階段 我們都是患得患失的戀愛症候群

- 25 Nov 2020
最近陳奕迅的新歌《是但求其愛》,推出之後引起的討論相當熱烈,除了小克填的歌詞夠直白得來,又有幾分寓意之外,歌曲的MV由麥曦茵執導,由新晉演員談善言、陳漢娜、盧鎮業和黃溢濠擔任主角演出複雜的四角戀也愛得相當到肉,而主唱的Eason就像看破紅塵的第三者,淡淡然唱出愛的懷疑,愛的矛盾。

我們不一樣 但可能我們都一樣
單看歌名《是但求其愛》,以為是說一首隨隨便便去戀愛的歌,但這原來是一句意義「雙關」的歌名,也可以看成「是,但求其愛」,隨即就變成了另一種含意,是的,我只尋求你的愛情。
歌名除了可體現廣東話最精妙之處,也完全呼應了MV完結的最後一句:「我們不一樣,但可能我們都一樣,是,但求其愛,不求傷害」

在每段關係裏尋求身分:相遇,相識
一開始歌詞就很直接說明主角談了半生戀愛,但卻未明戀愛的真諦,以為在空窗期間可以靜下來思考,但這個時候卻給他認識了另一位女生。
如同一切戀愛的開始,他們過得很快樂很快樂,甚至覺得這份感情深得可愛。
羅蘭巴特在《戀人絮語》中就說過,當自己對戀人的愛慕說不清是甚麽回事的時候,就只好用一個呆板的詞去形容:「可愛」!

是,但求其愛:相知,相戀
不過之後到了某一理性清醒的階段,卻對這份愛感到疑惑,正如MV開頭明示般:「在每段關係裏尋求身分」到慢慢「墜入互相傷害的輪迴」,那時候主角就發現到這只是好感,而「感情從不是愛」。

當墜入愛河時,理性還可能存在嗎:相愛
之後到了副歌的部分,就不斷是「你問」和「我問」之間模棱兩可的對答,而問題的中心正正就是墜入愛河與理性並存的矛盾悖論,如果愛是但求開心,是不是又可以包容到傷心的時刻?
在「終身」與「終生被困」之間,介乎感性與理性之間,一方面想得到浪漫,一方面又想有空間,又如何是好?
歌詞就直接說明「縱雙方理念多相同,卻不相融,莫論配襯」,之後的第二段副歌又再一次重申「你工作覓滿分,我為前途勤奮,怎可再另有心神」,已經註定是不會走向終生的一場悲劇。

由開始戀愛展現的「衷心」與「安心」就誤以為是「忠心」與「安穩」,時間一長,發現大家縱使價值觀相同,卻相處不來,就好像看到海市蜃樓,一路向前走下去,才發現只是幻影一場。

墜入互相傷害的輪迴:傷害
不過即使發現二人並不是對方的那杯茶,到再會的時候,卻「沒料到深深擁抱,合力擦出了 火花和意外」,一剎間出現幻覺,以為戀情可一可再,但到冷靜後參透回想,卻發現剎那激情全不是愛。
在重覆又重覆的相愛與傷害,主角已經覺得今生已經活得充滿遺憾,然後是充滿帶有自嘲的諷刺:「看雙方各自的本能,愛的傷痕,極度配襯」。

全首歌的內容雖然充滿了「你問」和「我問」,但卻不存在過真正的聆聽與溝通,「你」和「我」的問題出發點都是自身,不斷去問自己想問的問題,從來就沒有追尋過彼此間的共識。
我們都是患得患失的戀愛症候群
最後的一段是不少人喜歡引用的詞:「愛七色五味多紛陳,更多灰塵,落入五蘊」短短十六個字就充滿了學佛的法味。
五味紛陳指人生的甜酸苦辣鹹 ,五種味道混在一起,形容感受複雜而說不清楚,而灰塵就是我們心中的雜念,至於五蘊就是佛教認為生命體的組成五大元素:色、受、想、行、識,也正正是因為我們有情慾,所以才是人,在戀愛中經歷着患得患失。
說到五蘊,佛家就會提出另一觀點「無我」。不過MV的結尾卻沒有帶到這個解決情慾的方案上,而是點出「是,但求其愛,不求傷害」,呼喚著不少人內心深處渴望愛與被愛,既簡單又不輕易達到的追求。
即使經歷過愛情的相遇、相識、相知、相戀、相愛,甚至傷害,終生我們都在尋覓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