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裝x電影|毋須天橋也一樣好看

Park Chan
  • 12 May 2017
by 日生

人物傳記一直是互古至今受歡迎的書種,何況是時裝大師的傳記?因為時裝很主觀、因為大師脾氣多數古怪、因為他們抗拒世界,卻又闖出一片天,與電影的結合可謂天衣無縫。最近兩套時裝題材電影《山本耀司時裝哲學》及《鬼魅時尚》在港上映,令人回想起久不久會有的「時裝電影」片種。

沒有貓步,時裝一樣好看。

《山本耀司時裝哲學》

大家聽過軟硬的金曲〈川久保玲大戰山本耀司〉未?他們兩位就是由1980年代紅到今時今日的日本殿堂級時裝設計師,兩人都是在日本打到巴黎時裝週而聲名鵲起的。這齣電影設計時裝的場目不多,更多的是默默描述Yohji的人生。山本老太太親身出鏡講述Yohji的少年時代起、他童年住的歌舞伎町、他的私人畫室,都可以在電影中看到,藉著他的買家及密友,我們可以更了解這位「黑色詩人」的生活法,大師是叛逆的,他用他的作品去對抗全世界之餘,也不失幽默一面:「我會很感謝買我衣服的地盤佬!」

2

《September Issue》

安娜溫特不是時裝設計師,但她卻是世界公認的「時裝判官」,身為《Vogue》主編的好,一褒一貶極有份量,不屑與傲慢常在面上,直至最近她身為英國人被英女皇授勳,才脫下墨鏡,面上掛上友善的微笑,始終是時裝Queen遇上真.Queen吧。每年時裝雜誌的9月號總是因為時裝開季而精采萬分,所以電影命名為《September Issue》。這電影就是以美版《Vogue》編輯部如何準備9月號為腳本,將過程呈現觀眾前,而紀錄片中《Vogue》總編輯Anna Wintour與當時創意總監Grace Coddington的互動,既是本片靈魂,也饒富趣味。

3

《單身男人》(Single Man)   

每個成功時裝設計師,身上都流著敢於創新的血液,因此我們不必驚訝Tom Ford當年執導的熱情。2004年,他辭去Gucci及YSL創意總監的職位,專注拍出一部自己身兼編劇、導演及監製的作品《單身男人》。劇本改編至Christopher Isherwood的同名小說,在Tom Ford找不到投資者後,他決定自資拍攝,可見對這個劇本的厚愛。最後由哥連費夫主演,觀眾叫好,令他更有自信,去年他第二部執導電影《Nocturnal Animals》在美國上映,成績仍有進步。

4

《潮流教主:眼睛要旅行》(Diana Vreeland: The Eye Has To Travel)

都說時裝界充滿女魔頭,在Anna Wintour出現前,時裝界早已經有位元祖級的女魔頭Diana Vreeland。如果大家有看過早前黃偉文的文章,便會知道80年代要購買一件時裝是比現在困難得多,何況是60、70年代?她於上世界60、70年代享負盛名,曾任美國版《Vogue》的時裝編輯,看罷這套電影,你便會明白上一代前輩對時裝的追、對真善美的執著,與今天的KOL完全是兩回事,在資訊不發達的過去,這個地位更加顯得崇高。

5

《鬼魅時尚》(Personal Shopper)     

今年5月11日在香港上映的《鬼魅時尚》英文名為「Personal Shopper」,其實是指一個工種,是為大明星及名媛專門的時裝採購員,「吸血女」Kristen Stewart擔任女主角,片中她有一位病發身亡的孖生哥哥,因為她的工作地點就在哥哥身亡的地方,所以她不喜歡這份工作之餘,也為電影添上靈異元素。這部電影獲選為第69屆康城影展正式競賽片,導演阿薩亞斯憑此片獲得最佳導演獎。

登入 CosMart 投票賺取積分
登入 CosMart 投票賺取積分
Loading...
YOU MAY LIKE
訂閱Esquire接收最新男士生活資訊
Sign up FOR ESQUIRE_PAPER NOW!!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