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好」為甚麼難聽過粗口? 有種愛叫做我覺得你會愛

- 13 Feb 2025
孩子回家吃飯,母親做了某個菜色,孩子明明不特別喜歡,但為了想媽媽高興,於是便讚了幾句,裝作吃得滋味。母親聽了之後,從此每次孩子回家吃飯,都定必煮同樣的菜,還要煮得特別的多。如此長久之後,孩子吃得怕了,於是便減少回家吃飯的次數。

好多時候你錫一個人,都會做好多事為對方好。但現實生活中,我們又時常會發現,即使自己做了很多,對方卻也許會不領情,也許回報又不似預期,難免令人洩氣。

這已經不是說那些你愛那個人而其實那個人不愛你這種白痴情況,而是包括愛情親情在內,雙方原本有著密切關係,但有時候某些付出,卻完全得不到效果。

上面的母子故事就是其一,因為當中出現了誤會,造成了「錯愛」。就好似一個加油員,覺得給汽車加油必定是好事,但卻沒理會自己手上拿著的是柴油,卻死要把油槍塞進去汽油車上面去。

這種「錯愛」,有時比起「唔愛」還差,因為後者最多就產生不了感情流動,但前者卻甚至有機會製造負面情緒。要解救這種因誤會而產生的情況還不算難,只要雙方肯嘗試溝通就有解開心結的機會。反為另一個情況更難搞,那就是「主觀的愛」。

「自我中心」和「愛人」有時是可以並存的,因為有些人就是不習慣從別人的角度去想,卻往往傾向相信自己的「想像」,認為自己「愛人」的標準是永恆定律。
「這是為你好」、「我覺得你會喜歡」、「這樣子最適合你」這些原本出於好心的語句為甚麼難聽過粗口,就是因為這些想法都忽略了對方不單有自己的喜好,更重要的是當中的潛台詞是「你太蠢不會做決定、不懂得甚麼才是好」。

退一萬步,就算對方有點蠢有點固執,對某些並不是「最好」的事物卻有偏好,為甚麼他就不可以選擇那些「比較蠢比較笨但起碼可以讓自己舒服」的東西呢?

「主觀的愛」難搞在於,問題往往出現在那些不習慣自省的人身上。大男人主義者、過於緊張的父母,又或者是父母已經有一定年紀的子女都很常會有這傾向。
要解決,必定是要好好地面對自己可能有錯,承認之後再花時間去觀察、去學習、去瞭解,然後放下自己一直都堅持的信念。老實說,難比登天,畢竟性格是跟一世的。

唯一生機,是聽懂了以上的說教,肯由現在起嘗試放低「自己」,多點轉換立場及位置思考,接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想法,才能做到真正的「客觀」,才有機會讓大家獲得最舒服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