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學院002】萬一人工智能注入軍事設備,無人機是否會變成自主獵殺的武器?
- 25 Nov 2021
早前阿富汗變天成為國際頭條大事,這除了影響美國對伊斯蘭國家的領導地位,亦意外地打亂了美軍一項太空武器面世的步伐。據說這項絕密武器為一套反衛星防禦系統,以雷射技術干擾或摧毀敵方衛星,由於原定發佈一再延後,各界對此充滿臆測。

未來的星戰計劃?
太空軍備早於根列時代發展,當年天馬行空的「星戰計劃」跨越逾三十載,可肯定不少概念已變成落地實行的項目。反衛星防禦系統具備追踪、識別目標的功能,在採取相應行動前,需要地面人員的確認和授權。但不難想像不久的將來,當人類在地球度過閒適的周末時,頭上萬里之外,具備自主學習能力,非完全由人類支配的衛星們正鬥得激烈,以其比創造者更快速精準的判斷參與戰爭。

無人機裝置攻擊歷史已久
事實上無人裝置發動攻擊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二次大戰時代,當年德軍就以以電纜遙距控制名為「Goliath」的自動化坦克,這坦克能攜帶高達100公斤炸藥,除炸毀敵方設施外,更可於必要時自我摧毀。

來到近代美軍的MQ-1「Predator」,則可謂近代無人機發動攻擊的始祖,在2001年阿富汗之役發射兩枚「Hellfire」飛彈,成功擊斃拉登左右手,阿蓋達二號人物阿提夫而名震天下。自此收集情報的無人機,躍升為戰事中集偵察與攻擊於一身的主要角色。

無人機如果無需人作決定
然而上述的武器,當中的「無人」僅是沒有人的實體存在,最終發動攻擊的決策仍然依賴人的判決。要給予武器多大的「自決」,從而成為真正的「Autonomous Weapon」,一直是軍事界極具爭議的題目。情理上,科技發展不應設限,研發替代人類上戰場的更高智能系統勢在必行,但在追求更高智能的路上,人類的貪婪和自視過高,正將事情導向不能逆轉的道路上。

人工智能投入軍備競賽?
2015年,一封全球觸目的連署信在國際人工智能聯合會議上發表,內容警告人工智能一旦投入軍備競賽,後果堪虞,各國應全力抵製「自主武器」的生產。信的下款包括物理學家霍金、Tesla 創辦人Elon Musk、Google的人工智能首席執行官Demis Hasabis等等,引起了各方面的風潮,其中一部2017年在YouTube播映的美國短片《Slaughterbots》,成功呼籲各界對自主武器的關注。

迷你無人機可能成殺人武器?
內容為一架最新發表的人工智能殺手機械人,外觀如同手掌大小的迷你無人機(Drone),功能也具備常見的內置相機、感應器及臉容識別功能(Facial Recognition),但最焦點是裝置了達三克重的爆破炸藥(shaped explosive),發表會的舞台上放了一位示範用的假人,這個殺手機械人瞬間飛向假人、執行臉部辨識、扣下扳機,只用不到 三秒的時間就完成這項刺殺任務,令在場懷抱參政理想的大學生目定口呆。

接下來好幾架無人機一窩蜂地飛了進來,令教室瞬間變成了人類屠宰場,這些倉皇逃命的學生一個個被擊斃,也代表他們腦袋裡的各種思想也一併被消滅。若「致命自主武器系統」(Lethal Autonomous Weapons Systems)無限制發展,這樣的日子還會遠嗎?如今臉部、指紋、聲音辨識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當這類技術被整合當做殺人武器時,足以能夠迅速毀滅大量人口,如同《Terminator》電影系列的Hunter Killer Drone。

提醒世人拒絕恐怖的未來
這部精緻的偽紀錄片呼籲對自主武器的關注,我們務必要知道,現在還有機會阻止在影片中所見的未來,但同時這些空間正不斷收窄甚至關閉,讓人工智能選擇性地殺人,對人類的安全與自由會是一項巨大的傷害。可惜,現在美國科技巨頭聯手不斷向白宮撰寫報告,強調美國應啟動人工智能武器研究,對抗其他國家的雄心及潛在威脅,這些提議代表甚麼?最先看到的可能是連場「不負責任的」軍備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