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永遠站在事件的最前線丨推介四套以新聞記者為主題電影

Esquire HK - Polo Ng
  • 13 Aug 2019

因為自己從新聞系畢業,「鐵腳、馬眼、神仙肚」是教授在第一堂就留下的三組字,即是要企得夠耐、望得夠遠同抵得肚餓,但相信大家看到記者的工作不再如此簡單,而是當人們逃離危險時、記者就往危險裡走,以下四套電影就以記者為主題,會否明白更多他們的工作?

記者永遠站在事件的最前線丨推介四套以新聞記者為主題電影

《戰雲密報》(The Post)

這套電影圍繞的,相信每位新聞系學生都讀過的《水門事件》,但《戰雲密報》專注的是水門事件的前傳,正正反映的是*「第四權」。當時國防部組織了專家去調查美國參與越戰的起因,而發現美國政府是政策錯誤而捲入戰爭,然後政府更加用大話掩蓋大話,但國防部不能披露這些文件,所以私自轉交給《紐約時報》,因為《紐約時報》公開三日後被申請臨時禁制令、而文件轉交到《華盛頓郵報》,電影就圍繞在老闆葛蘭姆應否因為公眾知情權,而令公司無法上市,甚至引發倒閉危機,最終兩間不停地報導,從而引發水門事件,令到時任總統尼克遜下台。

記者永遠站在事件的最前線丨推介四套以新聞記者為主題電影

「第四權」代表了一種社會力量,在「立法、行政、司法」以外的第四種權力,去監察及報道這些不公義的事,免費新聞可能令你覺得報道很便宜,但如果用十蚊,一個連一枝飲品都買不了的價錢,就可以買到真相,又是否值得呢?

記者永遠站在事件的最前線丨推介四套以新聞記者為主題電影

《導火新聞線》

這是一套血淋淋形容着現時的媒體現況,電影上週才在ViuTV重播,描述了兩大網媒《囧報》和《閃報》在點擊量上不斷競爭,而《閃報》為了點擊量不斷挑釁受害人,令他情緒激動而作出更加「juicy」的動作,令點擊量急升,但《囧報》在報道時反問了自己和同事,「媒體到底要贏甚麼?」,決定提出事件的嚴重性讓大家知道,最終受害人也能申冤。在想賺錢和追逐點擊量下,可能有記者會忘了你的鏡頭和筆鋒,都是槍和刀。

記者永遠站在事件的最前線丨推介四套以新聞記者為主題電影

《真實故事》(True Story)

這是根據真人真事所改篇,一名《紐約時報》記者Michael Finkel為了令一篇非洲奴隸兒童的報道更加煽情,將多名孩子的經歷改成為同一位孩子發生的事,令他身敗名裂,但同時發現有名滅門慘案的兇手卻用他的名字四處招搖,令Michael有意用殺人犯的故事去翻身,而同樣地這個殺人犯也用希望用這個機會令他打脫殺人罪行。在交談中,Michael從未了解過真相,即是他有否殺過人?反而不斷問及他的背景,從而製造一個煽情的故事,最終更加接近相信這位殺人犯是無辜的,但記者最後清醒了,而殺人犯也被判刑了。”Press may not be successful much of the time in telling people what to think, but it is stunningly successful in telling its readers what to think about.”

記者永遠站在事件的最前線丨推介四套以新聞記者為主題電影

《頭條殺機》(Nightcrawler)

記者不同其他專業行業,不需要考取甚麼的專業資格,但他們的專業知識比其他職業更加高深,絕對不是「啊豬啊狗」都可以做的職業。但這套電影就是講一位無業遊民因為無意中拍攝一宗交通意外而賺錢,從而成為了自由工作者,最後更加自製一宗兇殺案去報道。

登入 Cosmart 投票賺取積分
登入 Cosmart 投票賺取積分
Loading...
YOU MAY LIKE
訂閱Esquire接收最新男士生活資訊
Sign up FOR ESQUIRE_PAPER NOW!!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