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真事逆權電影 《李察朱維爾:驚世疑案》媒體審判下的小人物
- 24 Dec 2019
《李察朱維爾:驚世疑案》是美國傳記劇情片,題材是真人真事,關於美國保安李察朱維爾的故事,他在199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炸彈爆炸案中,英勇地拯救了無數性命,卻因被認為是嫌疑犯,而遭受傳媒體的不公譴責。這部電影或者令大家反思現今網絡盛行的社會,大量資訊充斥社交網站,何謂真相?

故事講述1996年的時候,美國警衛李察朱維爾因為在亞特蘭大恐襲案現場發現炸彈而一夜成名。他當下迅速的反應,及時拯救了無數性命,此舉也使他成為了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可是過幾天後,這位受人崇拜的「英雄」,變成了FBI頭號嫌疑犯,更被媒體及公眾鋪天蓋地詆毀,大大影響他的日常生活。

主角請來獨立反建制律師Watson Bryant,希望還公眾同自身一個真相。Bryant一邊努力為李察洗脫污名,同時希望阻止李察誤信那些嘗試誣陷及摧毀他的警察。不過隨著劇情發展,Bryant開始發現單憑自己的微小力量,根本不足以對抗群起指控李察的勢力。面對政府和傳媒,小人物可否有辦法得勝?

雖然當事人從未受到指控,可是他遭受了「媒體審判」,對他的個人和職業生涯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媒體擁有很大的傳播影響力,在新聞和媒體倫理學的討論中,經常提到「媒體審判」,因為媒體的報導會影響公眾在情緒上的反應,特別是智能手機流通後,大家看見社會不公事情時,都會拍照,然後放上社交網站,網民很快便會評論是與非,產生了網絡公審的情況。

這樣子的公審,到底是正義還是欺凌?回想香港,這是一個擁有言論自由的社會,香港人重視網上自由表達意見,以及珍貴的討論空間。大家觀看電影時,可以反思言論自由的價值,同時想想自我監管發言的重要性,達至理性討論,好好運用香港具備言論自由的正面特質。我很記得有一句說話:我們(市民)剩下的武器,只有真相。或者有一天將來,我們失去了言論自由,才驚覺自由的珍貴,而事實真相淪為次要,甚至毫不重要。

逆權鬥法的故事,一直有粉絲觀眾支持。我自己都有看過不少韓國逆權電影,例如:《1987:逆權公民》、《逆權司機》、《逆權大狀》等,經常有人說:自由就像空氣,當你窒息時才覺得珍貴。大家都不願失去呼吸自由的權利,但為了守護自由,大家又願意付出多少?同樣星爺的其中一句經典電影台詞: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放在我的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其實放諸於言論自由,也是同樣道理,大家進戲院觀賞《李察朱維爾:驚世疑案》時,應該會有深刻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