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中基家事法庭現身| 18,938宗離婚案背後 香港婚姻亮紅燈?

- 16 Apr 2025
久未於幕前活躍的鄭中基,近日因現身灣仔家事法庭的消息,再次成為公眾焦點。這位昔日以獨特風格和多首金曲為人熟知的歌手,身影顯得低調,引發外界對其婚姻狀況的揣測。根據香港法院的資料,家事法庭每年處理大量的離婚及相關案件,而鄭中基的出現,僅僅是這龐大數字中的一個個案。2024年,香港法庭頒布的離婚判令高達18,938宗,較前一年增加5.38%,顯示婚姻關係的終結在香港社會並非罕見現象。

保密原則下的法律程序
香港的家事訴訟程序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實務指示》明確列出一般在內庭進行且不向公眾開放的聆訊類型,離婚訴訟的細節通常被視為當事人的私事,不為外界所窺探(《實務指示》第15.15條)。

鄭中基在面對媒體詢問時的反應,正反映了當事人對此保密原則的期望:「呢個closed court(閉門審訊)嚟,你哋點知?(會唔會想爭子女撫養權?)我想問一問呢個closed court 嚟,你哋點知?closed court點解會收到消息?咁犀利嘅!」
然而,這種保密性也使得公眾難以了解家事法庭的具體運作,以及牽涉其中的法律考量。

解讀離婚率:數據背後的社會脈動
坊間常以將當年離婚宗數與當年結婚宗數比較的「離婚率」來衡量婚姻穩定性,這往往會產生誤導,就好像2019年曾有報導指香港離婚率近五成,但此算法忽略了時間因素。

若以更長的時間跨度分析,1991年至2019年間,香港的結婚人數約為135萬對,離婚人數約為40萬對,粗略估算的離婚比例約為30%。這個數字提醒我們,雖然直接比較當年結婚與離婚數字可能誇大其詞,但婚姻關係的破裂仍是社會需要關注的議題。

明星光環下的情感抉擇
鄭中基與余思敏的婚姻曾被視為一段公眾矚目的結合。然而,如同眾多夫妻一樣,他們也可能面臨婚姻中的挑戰。

在家事法庭的程序中,子女的撫養權往往是重要的議題。根據相關研究,雖然法律強調父母雙方的平等權利,但在實際判決中,子女的最佳利益是首要考量,這可能涉及到評估父母的照顧能力、經濟狀況以及與子女的親密度(《婚姻法律程序與財產條例》(第192章)及相關案例)。

法律框架內的人情溫度與社會考量
儘管家事法庭以法律條文為依據,但在處理涉及家庭關係的案件時,法官也需考量人情與社會因素。例如,在子女撫養權的判決中,法庭不僅會考慮父母的意願,更會評估哪一方更有利於子女的身心發展。
此外,社會對於離婚的態度轉變、家庭結構的多元化等因素,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法律的實踐。2024年的粗離婚率為每千人口2.51宗,較2023年上升,達到疫情以來的新高,這或許也反映了社會變遷對家庭關係的影響。

尊重私隱,理性關注
鄭中基現身家事法庭的消息引發關注,但其涉及的法律程序和個人隱私應受到尊重。作為公眾人物,他們的私事難免成為焦點,但我們更應以理性的態度看待。家事法庭處理的是複雜且私人的事務,其結果往往牽動著當事人的生活。透過這些個案,或許我們更應關注婚姻關係的維護、家庭支持系統的建立,以及在關係破裂時如何以更成熟和負責任的方式應對。願每一位身處家事訴訟中的人,都能在法律的框架下,尋求到公正且妥善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