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當真》使命已經圓滿|後疫情時代的文化改造者

- 28 Oct 2025
《試當真》終於在10月26日正式結束,有些人會覺得只不過是個網台,有甚麼值得大鑼大鼓,又或者是呼天搶地。然而《試當真》在2020年的同日開始首播,除了見證著疫情時代大眾媒體的潮流轉變,更重要的是其發展過程中,不止在文化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也用了很多方式去傳遞一些珍貴的社會價值。

善意的創台理念
或許有些人未必留意到的,是《試當真》的創台理念和很多其他網台的不一樣。大部分網台的創台都是比較直接的希望創造一個媒體平台,去容許自己有個可以發聲的空間。而《試當真》當然不是沒有這個想法,但更大的原因,卻是源自於他們知道有些演藝圈的朋友在疫情時代「無工開」,於是便想藉著平台讓這些演藝人員有曝光的機會。這就是為甚麼《試當真》一直以來都有不少專業藝人出現在影片當中,比如陳穎欣(Yanny)、岑珈其,甚至是拿過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的鍾雪瑩等。

四台聯播展現胸襟
《試當真》的第二個重要舉動,是在2021年策劃的「四台聯播」,與《啱Channel》、《小薯茄》及《FHProductionHK》這三個同樣有不少支持者的「大台」合作拍攝影片,並在各自平台中播出。 傳統媒體會把同業視為競爭對手,而《試當真》卻認為網絡平台存在著共生共榮的可能性,不單一舉改變了香港網絡各自為戰的生態,形成了各自平台不論是主持會互相協力出鏡,甚至是追隨者也會跨平台地支持不同頻道,很大程度地促進了網台的成長,並加速了觀眾由傳統平台轉到網絡平台的趨勢。

創意與膽量並行
幾年來《試當真》在行動力和創意上都展現出一種無界限的可能性,大型現場表演如《一週年現場版》、《白金像獎》,又有舞台劇《一個舞台上不能接受的吻》、電影《公開試當真》等,選秀節目《校花校草》,甚至是需要耗費相當多資源的《試玩毛》,在野心與執行力上固然是值得敬佩,也體現出網台其實並不一定代表規模就會被限制。

無私的俠者之風
上述的種種講述了《試當真》以一個網絡頻道,如何展示出它的視野。但真正令我動容的,是在夏天展開的《短片比賽》。這個短片比賽志不在提供單純的幾條短片作為娛樂,更明顯的動機,是在頻道於年初宣布停運後,希望藉著自己的影響力,把許多製作團隊及小型頻道帶給觀眾。與「四台聯播」的概念相似,但當時四台都是具份量的頻道,能起到相輔相承的作用。《短片比賽》卻相對地單方向,在扶植那些後起之秀的同時,《試當真》甚至要因為短片質素參差而冒上風險,雖說早就習慣網絡群眾的生態,但《試當真》的風範仍然值得掌聲。

讓觀眾理解善良
《墨魚遊戲2、3》作為最後探戈,《試當真》一樣沒有令人失望。在無廣告客戶支持下的製作規模,又或者是100位參加藝人橫跨不同年代及界別,都展示出《試當真》的胸襟與膽量。兩集節目幾天合共已經累積超過500萬觀看次數,直播時最高在線人數也超過17萬,已經是傳統電視台的數字。而作為結語,我想多提一個微細位置,就是幾年前《墨魚遊戲1》的時候,林千渟贏了比賽,卻因為過程展現的心計而遭受網絡欺凌。試當真知道自己有責任,於是在新一輯的末段提供了冠軍阿蛋@Lolly Talk可以犧牲自己去保護BB的橋段,用一個最老土的方式去保護參賽者。這個細節,就最完美地總結了《試當真》於我而言最難能可貴的一個特色:善良。

頻道結束不是一切的完結,重要的是看得到《試當真》種種善意的支持者們,也可以從中學習和成長,並變得更善良,頻道的使命也就圓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