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神奇小子》改編自殘奧冠軍蘇樺偉真人真事 揭示香港運動員悲歌
- 9 Aug 2021
東京奧運昨日上演閉幕禮,代表本屆奧運正式完結,經過兩個多星期的競賽,香港代表團史無前例地摘下六面獎牌,而緊隨其後是殘奧會,香港24名運動員將出戰八大運動項目。提起香港殘奧運動員,相信大家會聯想起殘奧冠軍蘇樺偉,今個星期四將上映溫情勵志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故事正是改編自其真實故事,值得觀看。

《媽媽的神奇小子》由真人真事改編,故事講述香港殘疾運動員蘇樺偉和他媽媽「蘇媽」的奮鬥故事。由金像獎及金馬獎影后吳君如飾演蘇媽,她表示今次挑戰勵志題材,與兒子蘇樺偉共同努力走過困難坎坷的路,打破不能行走的宿命,最終讓蘇樺偉登上殘奧田徑賽場,在整個拍攝過程中可以稱得上「由頭喊落尾」。

梁仲恆本身是一位舞台劇演員,演出電影經驗少。在電影中,他將有不少跑步戲份,在運動場上不停跑,因此特別要學習跑步技巧。同時,他又要學習蘇樺偉的說話方式,一方面要讓觀眾聽得清楚,另一方面不失神髓,兩者須取得平衡,可見他於正式拍攝前付出了不少心血、精神和時間,事前準備功夫絕不容易。

從預告片中,可以見到有一幕,是蘇樺偉稱回去跑步的話,每個月政府津貼只得三千元,演技大爆發,表達出傷健運動員追尋夢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讓觀眾倍覺心酸。事實上,蘇樺偉曾因家庭的經濟狀況,考慮退役做速遞員,雖然薪金低微,但仍然比當運動員的政府津貼多,製作團隊希望觀眾更關注殘疾運動員待遇不公的問題。

張家朗技術出眾,勇奪奧運劍擊金牌,為香港創造歷史。不過,家長們心想:「香港有幾多個運動員能成功?又有幾多個像張家朗成為奧運冠軍?」香港父母普遍存有「望子成龍」的傳統思想,社會各界仍不太重視年輕人在體育競技上的成就,即使有天份、有潛力,也難以投身全職運動員行列。假如子女開口說要做全職運動員,一般父母不太支持,讓很多有潛質的年輕人放棄成為全職運動員,這是不爭的事實。

如果殘疾人士想成為運動員,顯然是難上加難。我們熟悉的蘇樺偉剛出世便被診斷患上黃疸病,導致腦部受損,注定長大後會是弱聽、四肢痙攣,需要依靠別人的照顧。但在蘇媽的鐵腕手段訓練下,他學會了走路,還被發掘出跑步的天賦,後來加入殘障人士田徑隊,為香港奪得到26面國際賽金牌。當中的辛酸,別人難以想像。

隨著兩母子一起不斷奮鬥,蘇樺偉成為香港家傳戶曉的神奇小子,「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此話絕對是至理名言。導演尹志文想透過電影帶出來的道理很簡單,就是我們的人生哪怕是輸在起跑線,但只要願意堅持,花時間努力向上,仍然可以衝線,終有一天會成為勝利者,在各自的舞台上發光發亮。大家進戲院支持《媽媽的神奇小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