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物保育活化專題|madebyavision光景手造 × Look For Glasses打造百份百香港職人製復古手工眼鏡

- 16 Jan 2024
繼續「舊物/品牌的活化與保育」專題,今次我們會轉陣眼鏡領域,探究madebyavision • 光景手造與Look For Glasses合作的復古眼鏡系列,了解新品牌如何將古董眼鏡活化,也見體本地職人對手工眼鏡的堅持。
首先介紹一下光景手造與Look For Glasses吧,前者是本地眼鏡品牌,主理人Rif堅持Made in Hong Kong眼鏡出品,而後者則是一間古董眼鏡店,店主Sun致力搜羅數十年前的歐美Vintage珍品,原則上雙方都是眼鏡單位,屬性上卻是大攬都扯唔埋。

然而年前有一天,Sun卻突然邀請素未謀面的Rif見謀,表達他的合作大計:「雖然之前還未碰過臉,但本地眼圈並不大,大家還是彼此聽過對方名號,知道光景手造是香港絕無僅有堅持本地職人手工製造的眼鏡品牌。其實我經營了古董眼鏡這些年,以一買一賣為主,但內心一直有自己製作眼鏡的想法,認識了Rif,我就知道現在正是時候……」據兩位所講,古董眼鏡真品當然有其超凡工藝價值,然而一來買一副少一副,價錢愈來愈貴;二來亦難於打理;三來古董眼鏡以歐美製品為主,那自然以歐美人種的頭形、臉形輪廓、鼻樑高度而宗:「因此不少古董眼鏡,其實亞洲佩戴未必會100%舒適」Rif如此回應:

「簡單而言,西方白人頭形長而窄,亞洲人則闊而短。另外雙方的瞳距PD亦有差異,白種人PD普遍會窄些,黃種人則會闊一些,再具體點,亞洲女性的PD通常在65或以下,男性則在PD65或以上。」因此打造一些滿載歐美古董眼鏡原理、工藝和細節,並適合亞洲人佩戴的眼鏡,正是光景手造 × Look For Glasses的設計本意,讓世界各地更多人體會到古董眼鏡之魅力。

今次系列共有三款眼鏡,每款又具有三種顏色和兩種尺碼,換言之即是有十八個款式,對於本港職人單位的規模與慢工出細貨心態而言,殊不簡單。第一款是Panto形鏡框,即P3,當中的P字有Pantoscopic視域廣闊之意,二戰前後時期開始流行,特點是採用一體式鼻托,庄頭向上移,從而使到用家視野更廣,方便駕駛者清晰望到倒後鏡,解決舊時代眼鏡鏡腿遮擋左、右兩邊視線的問題。

第二款是法式眼鏡,即招牌皇冠型設計,Rif和Sun參考了上世紀30年代款式,特點是強調眼鏡的輪廓,近年在古着及紳士服界別人氣急升,也是Look For Glasses致力收藏和熱賣的眼鏡款,對Sun而言可謂情有獨鍾,故在今次合作中當然是不可或缺。

至於第三款則是威靈頓框,出現於大約1940年代,特點是框型呈現出上寬下窄倒梯型,算是目前世界其中一類最普及的眼鏡款。製作此型號時,兩位職人刻意將鼻樑托位造窄和造低一點,以迎合亞洲人臉型。

Sun:「我們很希望在細節方面做到舊時代眼鏡的細緻度,始終上世紀初、中期眼鏡是一件很貴的物事,很多時一戴便是帶一世的了,工匠也要花很長時間才造到一副,絕不如現代工廠般流水作業,如是者很多心思都會注入其中。例如舊時眼鏡的框紋和鼻托花紋每每是對齊的,此細節當代眼鏡已買少見少了,故我們想重造出來,讓世人感受到舊工藝之美。」

最後二人均希望香港眼鏡業能夠百花齊放,精益求精,Rif:「回望近代,本地眼鏡品牌有很多,真正香港製造卻絕無僅有……」回想數十年前,香港工業發展蓬勃,然而後來經濟起飛,愈來愈多人力資源便傾側到金融、地產、貿易及保險等服務業,社會亦彌漫成為專業人士才叫出人頭地的思潮。

各種原因引致手工業斷層,職人地位低落,最終落得被日本拋離,被韓國、台灣甚至泰國超越的下場,或許隨住近來社會經濟不景,地產、金融業受挫,香港人是時候趁着這段真空期,去反思一下各種前因與後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