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t Girl是什麼?】瑞典Soft Girl現象的背後意思 拆解當代女性新生活選擇與幸福定義

- 09 Jan 2025
近年來,一種被稱為「Soft Girl」的生活態度正在瑞典年輕女性中悄然流行。這種柔性女孩的生活方式,與過去追求職場獨立和女性解放的價值觀迥然不同。Soft Girl提倡遠離競爭與壓力,通過依賴伴侶的經濟支持,過上輕鬆、舒適的生活。儘管這一現象引發了大量爭議,但其流行背後折射出的社會與文化變遷,值得我們深思。

Soft Girl意思,直譯為「柔性女孩」,代表了一種柔和、女性化的生活態度。她們遠離職場競爭,選擇成為全職的「居家女友」或家庭主婦,依靠伴侶提供經濟支持。這並不僅僅是傳統家庭主婦的翻版,Soft Girl的核心在於,她們將大量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我提升與身心放鬆,例如健身、護膚以及與朋友聚會。她們通過這樣的生活方式,尋求輕鬆愉快的日常狀態。

以25歲的瑞典女孩Vilma Larsson為例,她辭去金融工作成為全職居家女友。伴侶每月提供一筆「薪水」,她用剩下的錢進行儲蓄,同時將時間花在護膚和社交上。通過社交媒體分享日常生活,Vilma的粉絲已突破1.1萬,她自稱比工作時更加快樂,並計劃將來成為全職母親。

瑞典的職場文化以高福利和低工時著稱,每年6周假期讓員工有更多時間平衡工作與生活。因此,Soft Girl的興起並非因為職場壓力過大,而更像是一種對生活選擇的再思考。根據2023年瑞典青年調查「Ungdomsbarometern」,Soft Girl已成為15至24歲年輕人預測的熱門趨勢。

Z世代的價值觀是這一現象的重要推動力。對比職業成就,他們更注重身心健康與休閒生活。這一代人深受社交媒體的影響,特別是在Instagram或TikTok上,分享精緻的日常和個人護理已成為一種潮流。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Soft Girl的理念自然吸引了部分年輕女性的青睞。

Soft Girl的生活方式引發了兩極化的評價。一方面,有人認為這是一種自由選擇的體現,女性不必再被迫成為職場中的強者。瑞典民主黨的Denice Westerberg表示,只要女性能夠自主選擇,依靠伴侶生活未嘗不可,並且這樣的傳統生活方式與現代性別平等的進程並不矛盾。

但另一方面,批評的聲音同樣強烈。女性主義倡議黨的Gudrun Schyman指出,這種依賴伴侶經濟的行為是性別平等的倒退,可能會削弱女性的經濟獨立性和社會話語權。Schyman認為,當代女性對於歷史上爭取平權的努力缺乏認識,這種回歸傳統的生活方式存在巨大的風險。

「Soft Girl」的流行在網絡上也掀起一波討論,但更多的是調侃與質疑。不少網民認為,這種生活方式只是依附伴侶經濟的變相闊太生活,難以與所謂的柔性理念劃上等號。有人批評其放棄自主權,回歸傳統依賴性角色,甚至有人將其與「躺平」文化或「Sugar Girl」模式相提並論,認為包裝再精美,也掩蓋不了經濟依賴的本質。

許多批評人士還指出,Soft Girl的生活並不適合所有人。伴侶經濟狀況的不穩定、依附關係可能帶來的不安全感,都讓這種生活方式潛藏隱患。一旦婚姻或伴侶關係破裂,這些女性可能面臨重回職場的困難。

Soft Girl的理念不僅限於瑞典,也在全球範圍內引發關注。特別是在職場壓力更大的東亞國家,這種生活方式是否會受到歡迎尚有待觀察。然而,這種趨勢能否長久存在,仍取決於經濟基礎的穩固性以及年輕女性對未來風險的考量。

Soft Girl的流行背後,既是對傳統性別角色的一種回歸,也是一場對個人幸福的重新定義。在這場熱議中,無論贊成還是反對,都值得社會共同思考女性在當代社會中的多元角色與選擇。畢竟,選擇何種生活方式,最終都應該以自由和自信為基礎。
(以上評論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投資者須注意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詳細閱讀有關之風險披露聲明及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