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移民買樓投資攻略|平爆英國公屋筍定伏? 買前小心考慮

- 17 Nov 2021
有朋友搬來英國後想買樓,在倫敦市中心找到價錢平一截的盤,滿心歡喜正想入貨時,先向我匯報一下威威,豈知我一看樓盤資料,發現這「筍盤」靚價是有原因,稍為提了一下朋友,讓他好好考慮,原來他選的,正是英國常見的「公屋」。

英國公營房屋有哪些種類?
香港早些年實行了公屋住戶可以購買居住單位,不少人以極低價錢購入單位變了再無後顧之憂。是的,英國也有類似的措施。
香港房屋有分為公屋及居屋,而英國則是讓兩者合二為一。這類「公營房屋」包括有幾種,Council House、Housing Association Home、NHS trusts Home、The Armed Services Home等主要是提供予不同背景人士申請,當中最普遍的就是Council House。

合資格入住公屋的英國居民最先是以租戶身份獲得分配單位,然後在一定年期後就擁有該單位的購買權。在這前提下向政府買的屋,價錢通常都是低於一般私人樓宇,業主以特惠價格買下之後,可按不同的年期依附相關條款放售,這些規則在不同的Council可能有所不同,但總之到其進入自由市場(Open Market)時都肯定已經有一定年期。

由於當中種種限制,英國公屋的價格即使到可以放入自由市場時,仍然會低於一般私樓。間中有人會在市場上發現一些價格較低的物業,其中一個原因正正就可能是因為它本來屬於公屋類別。

居住周邊環境較複雜
除了樓宇較舊,另外還有不少因素導致公屋的價格比一般私樓低,其中心理因素佔據的比重相當之大。因為公屋的設立為傾向照顧真正有需要的低下階層,所以這類樓宇的居住周邊環境或鄰居背景可能會比較複雜,市場吸引力無可避免地就會被打了折扣。不過英國政府的聰明之處,是他們並不會將公屋集中興建,而通常是讓其散落在不同的社區。即使是由大型發展商興建的新式區份,在這些「屋苑」當中,總會有部分的單位以相同設計風格被劃為公屋,如非當地人實在未必能一眼看出。
真的想要分辨其實也不是無辦法,單從類型計,公屋比較少以單棟(House)形式興建,大多是以較大的建築內置多個單位(Flat),這個可作基本參考。

業權問題要睇清
另一個影響到二手公屋價格的因素,就在於其業權問題。上一篇文章已經有講到買樓其中一個必須注意的條件為物業是Leasehold還是Freehold。公屋基本上除了極少量有著相當歷史的個別例子會由Leasehold變成Freehold,絕大部份都只會是Leasehold式物業。
由於租地年期會隨時間每年遞減,在它本身已經要花費較長時間才能進入自由市場的前提下,這個租地年期隨時可以是非常重要的考慮因素。

管理費每年作調整?
此外,由於物業的土地權仍然屬於Council或Housing association之類,他們因而有權向屋宇每年收取管理費作土地維修及保養之用。此費用會每年作調整,視乎他們未來有沒有計劃作大型維修工程。另外還有地租亦屬於固定要向地主繳付的費用之一。最後一點要注意的,還有Leasehold業主亦有很大機會不可以私自更改樓宇結構,除非得到地主允許。

總結:入場門檻低但注意事項多
講了這麼多,你大致上應該都明白到,如果是以投資角度選擇物業的話,英國的公屋也許入場門檻較低,但要注意的事項卻有一大堆,這種傾向用以照顧真正有需要住客的類型房屋,到底是否真正適合你的需要?這課題就交由你自己考慮了。
(以上評論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投資者須注意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詳細閱讀有關之風險披露聲明及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