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 Sep 2024
當你凌駕了一切,之後仍然繼續渴求、尋找、突破著,這就已經走在追尋完美的道路上。也許你未知道在追求著甚麼,亦未知怎樣才算完美,但你始終相信著它的存在,亦堅持著向它的方向不懈前進。這是香港口琴演奏家何卓彥(Leo)的信仰。

「完美」絕不科學
Leo在大學時期修讀康復治療科學系,投身社會後理應從事醫學發展,但他自小就已經知道將來的路並非這樣走,而是千方百計想要把從小就不離手的口琴當作職業。「因為爸爸也是知名的口琴樂手,我六歲起就跟他學習吹奏口琴,所以我對口琴的情感絕對比康復治療來得深。」事實上,Leo十歲便在亞太口琴節贏得第一個口琴獨奏國際獎項,十九歲時已總共獲得十七項國際殊榮,更曾兩度成為世界口琴賽冠軍,正宗「口琴世一」,「可能爸爸也是口琴樂手,所以從小我對於口琴的技術門檻就特別高,並不是簡單吹奏出一兩首歌就過關。」Leo在拍攝當天展露了幾段口琴的表演,無可否認在他口中吹奏的口琴聲,是有一種平和治癒的感染力,聽得出絕不是練個三五年就可達成的階段。

「可惜在我公開表演時,往往都沒有出現我預料中的『完美』。」說到「完美」,Leo有著一番特別的見解:「在科學的世界中,『完美』可以很簡單直接就會出現,例如『1+1』永遠只會等於『2』,不會因為任何因素而有所改變;相反只要涉及到人,『完美』就很難才可以出現。」他笑說在多次比賽與表演的經驗中,往往都有不同因素令吹奏出現預料之外的發展,「我在家中練習時,可以練習出我心目中想要的完美模式,可惜站在台上,會因為緊張、咪高峰的失誤、觀眾反應的影響等等,令我的完美模式走偏了。」不過Leo坦言若不是嚴重的失誤,這些小分岔往往都令他的表演增添了一份人性化與真誠,「這些『不完美』絕對計算不了,但偏偏可以出現一種『不完美的完美』,比我所預計的還要特別。所以我學懂了『live in the moments』以及『play with the accident』。」

「完美」是要凌駕一切
「既然『完美』如此遙不可及,那你還有追求它的心嗎?」我問Leo,他回答:「『完美』就像信仰一樣,難以觸摸卻堅信它的存在。既然它存在,我就享受追逐它的過程。」Leo向我解釋著吹奏口琴的原理:「吹奏口琴只需要嘴巴吸呼﹐驟聽之下以為是很簡單的樂器,但其實所需要的技巧絕不容易,單是練習吸呼就已經很困難,例如控制一秒要吸呼十數下,便需要下一定的苦工。」他說每次的大型表演之前一兩個月,他都會廢寢忘餐反覆操練,一星期七天,每日練上10小時,一支曲子可能要練習數百次以上,總之就是要凌駕到當中所需要的技巧和穩定性。單是學習口琴和提升技巧,Leo除了跟他父親學習,即使已經熟練口琴的一切,仍然遠赴日本,跟國際知名的口琴大師和谷泰扶先生再學習,為的就是希望可以利用口琴吹奏出完美的曲調。

「完美」沒有終點
得到了世界第一的最高榮譽,多不勝數的國際大型演出機會,Leo的口琴事業彷彿已經登上了巔峰,達到了該領域的「完美」,但Leo卻認為這是另一個方向開端。「老實說,口琴的技巧我已經全學了﹐甚至說得上是凌駕得到,但我不想就這樣停步,接下來的發展才是我當下的考驗。」Leo說希望透過他在口琴界的影響力,把口琴這項比較小眾的樂器,得到全世界的注視,尤其是香港。就像他在拍攝當天所佩戴的江詩丹頓Fiftysix系列腕錶一樣,品牌在二百多年前就已經把握到如何呈現精準時間的技術,但絕不認為這就已經是「完美」,而是不斷研發更多複雜功能,凌駕更多製錶工藝,把對「完美」的追求從準確顯示時間,提高至擴闊時間的面貌,不僅顯示時間的時分秒、更加入複雜腕錶功能如全日曆、星期日曆或更複雜的陀飛輪功能,讓時間不只有真實的用途,更添加讓人鑑賞的空間。

「我希望把口琴從小眾走到主流之中,除了吹奏古典音樂,亦嘗試吹奏爵士樂、民謠、搖滾、以至流行音樂,希望讓更多人接觸口琴,愛上口琴。」Leo堅定地說著,並笑說「完美」這份信仰,令他享受不斷提升到更高層面的進步。
FEATURING: Leo Ho
PRODUCER: Desmond Chan, Cindy Ng
Director:Cindy Ng
VIDEOGRAPHER: Joyce Chair, Leo Chan
VIDEO EDITOR: Joyce Chair
VIDEOGEAPHER ASSISTANT: Romen Yip
GAFFER:C.T Fung
VFX Designer:Ben Lam
STYLIST: Paddy Chan
STYLING ASSISTANT: Samuel Chan
HAIR & MAKE UP: Shirley Choi
WARDROBE: Zegna
SPECIAL THANKS TO VACHERON CONSTANT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