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幕後到幕前 林家謙
林家謙,從總是低頭埋首創作旋律,到走上舞台忘我演繹,帶來《下一位前度》又《一人之境》。他輕輕托著鼻樑上的鏡框,笑說這轉變不外乎就為音樂上的一點重新興奮。這種純粹,讓人愛不釋手,也值得珍而重之。

作曲人的身份,跟哪位歌手合作印象最深刻?
林宥嘉吧,當時他已經是一個established的歌手,不單單是收歌,還會主動針對歌曲在創作上與我討論和調整,交流是雙相互動的,不是經常有這種機會。要明白我們賣歌的,通常都是經唱片公司或監製,可以與歌手完全零交流,甚至乎歌出了界才知道是怎樣的。另外楊丞琳的廣東歌《我不認識你》,也是她主動Instagram私訊邀請我的,過程也是非常主動發表看法和意見,都是非常好的經驗。
如何才是尊重創作人的好歌手?
再用林宥嘉的《壞與更壞》做例子,他都會主動表示想保留中間的間奏,過往合作過兩、三首歌,都會沿用我demo的原本編曲,不是所有歌手或都願意這麼開放去保留,很是難得。

不時聽到有人講聲線辨析度這件事,你有考慮到嗎?
不了,現在就是太多了!可能是不自覺地加了些技巧或習慣上的轉音,或者聲線本身也有種奇奇怪怪的質感,現在甚至要特意要更主流和正常一點,而且再想多一點音樂本身而不是技巧。
我記得你講過「唱自己寫的歌會有局限」對吧?
對,這是來自與我對自己旋律的執著。我會很清楚自己寫的歌不同位置的輕重分別,填上了歌詞回來,當文字和旋律不同步,就會進入跟歌還是詞的人生交叉點。我通常會傾向前者,自己作品嘛,但久而久之會發覺,「唱自己寫的歌」時會用落力,也忽略了文字上的語氣表達。演繹其他作曲人的歌,就不會有這種內心鬥爭,最後效果也更好。
最期望收到哪位作曲人的歌來演繹?
Christopher Chak,未入行已不時唱他的歌,喜歡他簽名式的密麻麻推進的旋律,他也是在我翻唱了《任我行》私訊我談合作,然後有了後來的《下一位前度》。還有,陳奕迅!當然他不只是寫歌,但作品往往有種特別的走向,像《沙龍》、《反高潮》等都有很強個人特色。

談談這次與JOOX合作的一些想法和感受吧,可以說有著相近的音樂理念嗎?
首先,合作形式沒有任何框架,整個過程十分舒服。籌備過程當然有不少困難,尤其出碟只是一個多月前萌生的想法,但衷心感謝各方好友鼓勵和協助,而且JOOX短時間內對專輯宣傳上的支持。
這合作也在《Major in Minor》中反映出來。
對,這張專輯將以往不少作品集合起來,用數個精心編排的間奏把歌曲串連起來,令歌與歌之間有著連貫性以及情緒起伏,鋪排出流暢完整的音樂旅程,帶領聽眾深入我的音樂。大家記住在JOOX收聽專輯時記得不好插播,要順序播放,好好欣賞那鋪排和心思!

說實在我很喜歡《一人之境》,這個境界其實很有型。
絕對不是逼人收埋自己,完全不可以有社交,只是想大家不要害怕和抗拒自己一個人。有些人好驚離群和獨處,其實獨處有很多好處,可以認真聆聽清楚自己心聲,同時感受周遭的環境和事物,很多事會不藥而癒。你找別人傾,他未必完全明白,也未必能夠給予很好的建議。反而自己一個去思考和梳理,總會有出路,藉著這首歌,希望大家可以珍惜和享受自己一個人的時光。
photo by JOSH CHOW
wardrobe by POLO RALPH LAUREN
special thanks to JOOX for the arrangement

以優惠價訂閱一年雜誌,可獲贈精選訂閱禮品。
Subscri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