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常足專訪|全港唯一的戲服租借公司 在港產片寒冬和淘寶盛世下如何自處?

- 23 Oct 2024
「衣常足」這個名號,普羅大眾應該感到陌生,然而對於服裝和影視界別的從業員而言,卻是用來救命的聖殿。沒有玲姐租借戲服給美術指導和服裝指導,近二十多年數之不盡的港產片能夠拍得精彩甚至能夠拍得成,也是未可知的事。

作為香港碩果僅存的戲服租賃公司,衣常足創立於1999年。據主理人玲姐憶述,早在1989她便加入影視行業,到嘉禾片場負責服裝處理,專門把衣服分類和保儲好。玲姐:「那時是港產片的黃金時代,電影年產量最高超過300部,從業人員超過2萬人,東方荷里活之名由此而來。」

及至1998年政府要收回片場用地,嘉禾片場被逼遷走,為減輕成本,搬遷期間便以低廉價錢賣出大量戲服,時勢造英雄,當時人到中年的玲姐便看準時機,買下大量戲服,並於次年開設衣常足。雖然踏入千禧年,港產片已開始逐漸萎縮,但較之於目前的景況,當年還算蓬勃得多,玲姐:「那時我除出租衣服外,尚聘有專屬製衣團隊,專門接單造戲服,每每忙到不可開交。」

問玲姐這些年來收藏了多少明星親自著用的戲服真跡?她就如數家珍地展示珍品:

「這條色彩斑斕的半截裙,屬張曼玉《不脫襪的人》的戲服,她穿上後可謂婀娜多姿;至於梅姐梅艷芳於《戰神傳說》和《何日君再來》著用過的紅色戰袍和米色碎花旗袍,輾轉之下都成為了我的珍藏,碎花旗袍衣領後更寫有一個『梅』字,想必是當年電影服裝組人員特意Mark低以作記認。」

此外甄子丹《葉問》那套經典長袍和金城武在《安娜瑪德蓮娜》戲中所演的調琴師其工作服,均能夠在「衣常足」親眼看到,堪稱迷你港產片戲服博物館。

玲姐:「我不時會借戲服去香港電影資料館擺展覽,有些更直接捐贈予他們,始終我年紀大了,料理不到這麼多衣服,幫它們幫個好歸納,讓有心人繼承下去也是好的。」

訪問期間,其實玲姐不時流露出退休念頭,一來年紀當真大了,二來近年業界實在不景氣,港產片年產量已寥寥無幾,來借衫拍戲的服指少之又少。

玲姐:「費煞思量後,便想到擴大業務範疇,經營Party服飾,引入Marvel類別的Costume,雖然電影界服指不會租借,卻吸引了很多大學生和保險業界人士,於舉辦O Camp及周年晚會時租用。」

本來經營Party衫未嘗不是一殺出新血路的方法,誰不知近年卻遇上淘寶大行其道,這才是致命打擊,玲姐:「我們租借戲服的價錢平均由五百元起,借三日兩夜,現在這個價錢在淘寶已然買到相類似款式,縱使造工方面仍然有分野,但開Party的人很多時都是將Costume穿上一次便了事,質素只要不會太參差就是了,再加上能透過速遞直接送到府上,毋須山長水遠來到觀塘工業區買貨。」

雖然說得「灰機」,但玲姐對衣常足和店中數以千計的衣服,仍然有着難離難捨的情懷。十數年來每日管理和打理每件衣服,就算現在已有電腦系統輔助,每玲姐總能夠記得大部份衣服的型號特色,只要客人講出想找的風格和年份,玲姐便能立即從4000幾尺舖中捐窿捐罅找出相應服飾。「而且喜幸的,是這麼多年來店中那批為數不少的皮褸都沒有發黴,在天氣潮濕的香港著實難得,可能是多年來我堅持從不在店中開窗之故吧。」玲姐如是說:「不過某些衣服某些部分長年累積下來還是有所損耗的,特別是衣服膊頭位置,一來掛在衣架上每每外露在最表面,長期經燈火照射,便會形成Sun Fade色落效果,此外受香港空間所限,部份衣服我只能夠使用薄而幼的衣架懸掛着,長年掛着,無可避免就會出現摺痕。」
所以,即使現在淘寶又快又方便,便衣常足那份真實尋寶體驗,和香港黃金時代的集體回憶情懷,卻非一個冷冰冰的Apps所能比擬,只要能親身拜訪一次,讀者們自必能夠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