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飯魚布鞋的歷史!簡約的Feiyue飛躍小白鞋成潮流必備的6個原因

- 16 Sep 2021
無論你喜歡白色與否,你都定必穿著過橡膠底白布鞋(俗稱白飯魚),它可算是一大潮流發明,既可以是方便容易的休閒鞋,亦是兒時體育課的必備,更強勁的是中國製的飛躍(FEIYUE) 白飯魚更賣到法國時裝之都巴黎,立即回憶白飯魚。

為何叫白飯魚?
白布鞋是香港60、70年代的一大重要鞋款,其本上70後、80後的香港人都會有穿過白飯魚的回憶。那為什麼叫白飯魚呢?原本叫作白鞋但因粵語「鞋」與「骸」同音,廣東人傳統上對「骸」這個發音有忌諱,不喜事事都「骸骸」聲,加上早年香港人較為傳統,對於不吉利的同音廣東話字更避之則吉。所以有些人覺得白鞋全身白色,看上去就像兩條大大的白飯魚(白飯魚當時的食用量較高) ,於是便開始給它一個別稱白飯魚。

中國製白飯魚
除了食用的白飯魚(又稱銀魚) 多來自中國東面沿海地方之外,腳上所穿的白飯魚亦通常為出產自中國,這種有著白色的帆布鞋身和單薄的橡膠鞋底一般的售價只需十數港元,是香港七八十年代尚為學生哥上體育課及基層工人的恩物,功能多多的白飯魚是中小學生指是的鞋款,放學後學生哥亦會穿上白飯魚踢足球,打藍球,直至千禧年後學校及家長更注重學童的足部發展健康,加上物理治療師亦指白飯魚無法完全保護足踝,尤其加重扁平足負擔,最嚴重致腳部變形,令穿白飯魚上學的學童人數便慢慢減少。

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則發現,以白飯魚赤足跑跟傳統跑鞋相比更優勝,跟市面名牌鞋相若。如此強勁的statement更是白飯魚鞋盒上印有的宣傳字句,是窮人恩物的白飯魚的平反。

越來越少人穿白飯魚
白飯魚是70、80後的重要回憶就已是不爭的事實,但究竟現在穿白飯魚是否越來越少?問問專賣白飯魚的小販便一清二楚,位於上水石湖墟街市的「鍾明記」鞋檔東主已賣了白飯魚20多年,由石湖墟街市開幕已擺至今,約10年前的中小學生都會買白飯魚來作學校體育課用,貨量要不斷加才能滿足需求。近幾年確實少了賣白飯魚,學生哥都穿運動鞋上課了!反而裝修工人才是白飯魚的死硬派粉絲,大概因為便宜的價格即使因工作弄污也不打緊。還有現在製造白飯魚的工廠也大量減產了,製造羽毛球鞋的那間還經常傳出不再生產的傳聞了。

中國飛躍Feiyue小白鞋的架勢
中國製的白飯魚除了活躍中國本土之外,原來更架勢風光地賣到時尚之都巴黎!來自上海的白飯魚品牌飛躍,由上海一間大型的橡膠廠「大孚橡皮工廠」於1959年生產的飛躍在2005年被旅居上海的法國人Patrice Bastian發現,Patrice非常欣賞這對白鞋,因此他就把跟飛躍上海的生產商簽約,把它帶回法國,吸引了喜歡復古風的法國青年,令飛躍鞋走進國際,Patrice Bastian的團隊把飛躍加入不少新的原素,除了能保持它的優點外,更加加引了在造工仔細度、款式上的變化等,讓它變成更時尚的復古布鞋,這便把在國內最多賣數十元的產品搖身變成國外賣近千元的貨式,現在飛躍已成為時尚item,就是Victoria’s Secret 天使Elyse Taylor也是粉絲,確實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