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廿一世紀的盔甲丨專訪本地時裝品牌Murfi Lau主理人Murfi Lau

- 09 Apr 2025
一直以來,衣服除了遮蓋身體外,一直都是以功能性與展現階級為主,尤其是士兵打仗時所穿着的盔甲,以保護生命為大前提,去到2025年,衣服同樣可以成為盔甲,保護着你獨有的品味與珍貴的靈魂。
E: EsquireHK
M: Murfi Lau

E:為甚麼會誕生自己的個人品牌Murfi Lau?
M: 當年從理工大學的時裝設計畢業後,當時在我面前有一條岔路——一邊是進入大公司,成為設計師,站在體制內學習;另一邊則是開創個人品牌,以自己的語言講述時裝的可能性。最初,我選擇了前者,因為想在更大的框架內吸收經驗、累積資本。後來便創立了第一個品牌Weavipedia。起初我沉浸於編織工藝,探索線與線交錯之間的無限可能。慢慢地,我渴望從更深層的概念出發,於是 Murfi Lau 便誕生了。這是一個更貼近我的品牌,它像是一面鏡子,映照我的經歷、熱愛與情感,也希望與大眾建立更直接的聯繫。這兩個品牌,如同平行線,彼此獨立,卻又共同前行。

E:Murfi Lau是一個怎樣的品牌?
M: 我會形容它是時間的穿梭者,行走於傳統與未來之間,以精緻工藝交織前衛語言。它承載著我的文化記憶,從童年開始,我沉迷於美國街頭的自由奔放、日本裏原宿的細節哲學,甚至對中世紀的神秘美學充滿敬畏,而最近我亦深受 Elden Ring 與 Game of Thrones 的啟發,這些養分不斷在我心中堆疊,最終化為創作中的紋理與輪廓。這些世界觀不只是故事,更是一種對存在的思考。我希望透過這個品牌,讓這些文化碎片交匯,創造出一種屬於當代的騎士精神。

E:你會怎樣從靈感轉化為一個系列?
M: 「解構」是我的方法,但與日本品牌對剪裁與材質的解構不同,我關心的是文化的解構與重組。文化之間看似遙遠,卻總有某種隱秘的共鳴,而我希望成為那個發掘並編織這些共鳴的人。在 2025 春夏系列中,我以「保護」為主題。近來,人們對自身環境的不安、對未來的不確定感越來越深,我試圖從中世紀的盔甲、歐洲建築的護欄中尋找靈感,希望這個系列能像是一層隱形的防護罩,讓穿上它的人能夠在日常的挑戰與風暴中,找到一絲安穩。

E:你會如何看待香港製造?
M: 每一件Murfi Lau的作品,都是在香港構成的。這不僅僅是選擇,而是一種情感上的責任。我的母親是一位紙樣師,親戚們也從事製衣業,我看著他們的雙手塑造布料、打磨細節,這份技藝曾經是香港的驕傲,如今卻面臨消逝。我不想在這個行業走到盡頭時,才後悔沒有做些什麼。我希望在時間的洪流中,至少留下某些痕跡,讓這些工藝被看見、被珍視。

E:你認為香港製造可以如何發展?
M: 我認為,日本農業提供了一個值得參考的方向。在那裡,一根蔥、一顆蘋果,都能被追溯到哪塊土地、哪位農夫之手,這不僅讓人們看到食物的價值,也讓生產變得有溫度。時裝也是如此:一件衣服的價值,不只是它的設計,還有它的誕生故事、製作者的「觸跡」。如果我們能讓每一塊布料、每一道工藝都擁有身份與故事,那麼「香港製造」就不只是地理名詞,而是一種可以被感知的文化印記。

E:對於未來想入行成為時裝設計師的年輕人,你對他們有怎麼建議?
M: 「不斷地工作」是最基本的,但設計不能只是閉門造車,閱讀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事。創作的本質是思考,而思考的邊界,來自我們如何閱讀世界。文字、影像、歷史、哲學,這些都是設計師的燃料,它讓我們的世界觀更加開闊,讓設計不只是表面的形態,而是擁有深度與故事。我們創造的,不只是衣服,而是人們穿上它時,所能感受到的一種氛圍、一種信念。
Interview & Text by POLO NG
Photo courtesy of Murfi Lau
Coordination by Fashion Asia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