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機器特集【上】
- 30 Sep 2017
把四顆乾電池放進24年前的機器,再次重現歷史性的完美手感。看著久違了的紅色電源燈亮起。現在已經很難找到這些古老機器,每個機器都蘊含工匠獨一無二的心思和設計,代表一個時代的精神。在這個人人蘋果個個「埃瘋」的年代,現在就拗頸去回顧一下那個一台機器可以用一世、無話用每兩年出新機時就會「自動自覺唔妥」的年代吧!

Leica相機(1914)
現在我們很容易就能隨心所欲拍照分享,但在1914年之前,人類使用的相機都又大又重,一般人根本不會拿著到處拍照。隨著Leica相機的出現,人類才開始能用單手就可以提起相機拍照,攝影變得大眾化,也很受到人們歡迎。Leica的利害之處是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 35毫米膠片格式的靜止照相機,而且每次可以拍攝36張照片,就當時來說已經是很方便很高科技了。

Singer & Company衣車(1925)
衣車的出現令製衣業變得更興旺,為每個人都可以靠人手作業的時代掀開序幕,為時代帶來希望。衣車讓人不需再靠自己十根指頭一針一線去完成,節省了很多個孤獨晚上的時間。
發明是出自 1846年美國麻省的工程師Elias Howe之手,他在發明以後就馬上申請專利了。隨後真正能令衣車變得大眾化的是1851年在紐約的Singer & Company公司的發明。
當時他們以每一家都要有一台衣車為口號,及後從美國生產的衣服就開始大流行了。當年的香港,不少家庭家裡都有一部衣車,既可自家製作衣服,又可接來散工在家製作,幫補收入。
這部是1925年Singer & Company所生產的2萬5000台的其中一台,這部衣車彷彿有著生命力一樣,右邊扶手的地方仍然是軟綿綿的,這部衣車的顏色也沒有脫掉,依然保持著當年的風彩,絕對20世紀的發明中真材實料及保有實力的最好例子。

Anglepoise Lamps — Makers of the Original 1227(1934)
以前的檯燈都只能固定的照向一個地方,直至工程師 George Carwardine把汽車送往工廠維修時,發現工廠員工時常要近距離檢查很細小零件,於是便想出要研發一種可自由活動的照明裝置來方便他們工作。模仿人類腳部的關節構造,研究出這款神奇彈簧,完美的平衝增加照明的靈活性。最終,在1931年成功申請專利,然後將技術應用於檯燈上。

寶麗來Land相機型號95A(1954)
單看樣子你能猜到這是甚麼嗎?1947年,寶麗來公司美國物理學家Edwin Land設計並測試了第一款即時影像相機。這款相機其後就以他的名字來命名。相機在當時旋即瘋魔整個社會,十分流行。這發明把拍照整個概念轉變了,從單單為了記錄歷史而成的用具轉變為普通市民在日常生活也有機會用到的物品,可說是拍攝界的一大革新。

金星A501收音機(1959)
金星是LG牌的前身,也是韓國發展史中囊括了最多「第一」的企業,它是利用5條真空管而造成的韓國史上最初國產收音機。它的設計與日本三洋企業當時製作的收音機SF-78極為相似,但當時一直有它很容易壞的傳聞,有很多需要改良的部份。實際上比起使用質素來說,它的價值更在於象徵上的意義。韓國在這半世紀以能夠成為了世界上生產電子製品的強國之一。

Stylophone(1967)
Stylophone是風靡了上個世紀的電子樂器,在英國稱為Stylophone,俄羅斯則稱為Termin,兩件樂器幾乎在同一時期登場。兩者的分別在於Stylophone是利用電壓來發聲,而Termin則使用電波來發聲。兩件樂器的出現使大眾訝異原來電力也能夠製造出聲音,而且當時Stylophone的外型就像一個普通的合成器,其發出的電子音令大家更為新奇。
它們可說是現今電子音樂世界的始祖,然而當初剛出現時並沒有得到好評。這款電子樂器的出現是源於一音樂發燒友在幫孩子修理電子琴時,突然想到可以加入不同的修飾和電子功能豐富電子琴的用途而成的,比起樂器,大家更易於視它為玩具。一直至2007年左右,才開始被受重視,等待了足足40年時間。

Omega Speed Master(1969)
1969年6月21日人類迎來了一輪新月,如同象徵新的開始。當時身為航空員的BuzzAldrin是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行動的參與者之一,他穿上宇宙服並載著Omega Speed aster完成了人類史上一大創舉。Omega 藉此一躍成為了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鐘錶品牌,往後每年幾乎只出產同一系列的產品,但當時的技術己經令人十分感嘆,而當時使用的配件也是現在難以找到的。在數碼電子裝備出現以前,整個社會都以這種機械式時鐘裝置運作,當然今天看來就是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