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宗選戰」看秘密與陰謀:梵蒂岡藏有UFO?【神秘學院 079】

- 08 May 2025
電影《教宗選戰》(Conclave)以教宗選舉為背景,揭示了梵蒂岡封閉選舉中的權力鬥爭與人性弱點。導演Edward Berger 改編自Robert Harris的同名小說,透過Ralph Fiennes 飾演的樞機主教Cardinal Thomas Lawrence,帶領觀眾進入西斯廷教堂(Sacellum Sixtinum)密室,目睹教宗選舉的秘密與陰謀。表面上,這是一部政治驚悚片,但其神秘學元素與陰謀論線索,如何借教宗選舉,隱喻人類對權力、信仰與未知的探索。院長亦串聯梵蒂岡歷史上的真實謎團——從教宗若望保祿一世的毒殺傳聞,到花地瑪事件的UFO解讀,揭示其深層象徵。

神秘學的帷幕:儀式、象徵與隱秘力量
「教宗選戰」開場即以教宗的死亡拉開序幕,Lawrence樞機負責主持選舉,帶領全球118位樞機進入西斯廷教堂,進行「白煙」——選出新教宗的秘密儀式。影片細膩呈現了教宗選舉的繁複儀式:焚燒選票的黑白煙霧、封閉房間的紅蠟封印、樞機宣誓的拉丁文誓詞,這些細節不僅真實再現教廷傳統,更散發濃厚的神秘學氣息,神秘學強調儀式作為連結凡俗與超自然的橋樑,而選舉的封閉性、對外界隔絕的「extra omnes」(所有人離開)命令,彷彿召喚某種隱秘力量,喚醒觀眾對「秘密結社」的聯想,至於西斯廷教堂內作為米高安哲羅(Michelangelo)「最後審判」(Il Giudizio Universale)的背景,象徵神聖與人間的交匯,在神秘學視角之下,教堂的壁畫不限于是藝術,更是宇宙秩序的隱喻,是天使與惡魔、救贖與審判的對抗。

「光明與黑暗」的二元對立
Lawrence的信仰危機與選舉中的權謀,呼應神秘學中「光明與黑暗」的二元對立,他在片中的演說:「確定是團結的敵人,確定是寬容的致命敵人。信仰因懷疑而生,若只有確定而無懷疑,便無神秘。」這段話直指神秘學的核心:真理並非絕對,而是隱藏在懷疑與探索的迷霧中,而透過戲劇化的陰謀論視角,則進一步放大這些儀式的象徵意義,例如在選舉的保密性與對電子設備屏蔽上,片中提及2005年選舉發現假冒僕人的記者,並啟用信號干擾器,直接讓人聯想到全球陰謀論者對梵蒂岡的猜測,教廷絕對有足夠能力,透過這些儀式,掩蓋更深的秘密?坊間排山倒海的指控,如共濟會操控、全球精英的議程,甚至外星科技的痕跡等傳聞,或許千真萬確發生過。

深層教會
電影中Lawrence發現前教宗留下的秘密文件,揭露候選人的醜聞,暗示教廷高層並非聖潔,而是人性貪婪與腐敗的縮影,這正好呼應了陰謀論者對「深層教會」(Deep Church)的想像,一個操控全球信仰的隱形權力結構。

若望保祿一世死因之謎
原著小說上關於四位主要候選人的核心衝突,描述得更見赤裸,每位候選人都背負秘密,除了私生子醜聞到買票指控,其中透過官僚職權令前教宗死亡的情節,還有Lawrence發現的秘密文件,與現實描述的「教宗改革計劃被阻撓」如出一轍,幾乎是直接挑戰教廷的聖潔形象,呼應歷史上教宗若望保祿一世(Pope John Paul I)被毒殺的傳聞!

「守秘者」
1978年,若望保祿一世僅任職33天便猝死,官方稱死於心臟病,但陰謀論者 David Yallop 認為,他因調查梵蒂岡銀行的腐敗而被毒殺!事情被稱為「意大利安保信銀行案」(Banco Ambrosiano scandal),這意大利銀行被發現從事為政治家提供獻金,以及為黑手黨進行洗黑錢服務,而令全球震撼的,是他們為梵蒂岡提供金融管道,資助東歐天主教反對派,以及資助尼加拉瓜桑迪諾武裝陣線(Frente Sandinista)等,該銀行主席Roberto Calvi 在調查進入關鍵時刻之際,被發現吊死在倫敦黑衣修士橋(Blackfriars Bridge)橋下,1990年電影「教父第三集」(The Godfather Part III)劇情正是影射這兩項事件!自此,在大部份陰謀論者的視角下,梵蒂岡除了是宗教中心,更是金融與權力的黑洞,與共濟會、黑手黨甚至情報機構勾連。
如果將私生子醜聞視為「墮落原罪」的隱喻,而Lawrence對此的保密與掙扎,則反映神秘學中「守秘者」的角色——知識的守護者必須在真相與秩序間抉擇。

梵蒂岡隱藏外星秘密?
如果將私生子醜聞視為「墮落原罪」的隱喻,而Lawrence對此的保密與掙扎,則反映神秘學中「守秘者」的角色——知識的守護者必須在真相與秩序間抉擇,令人聯想到梵蒂岡是否隱藏更深的秘密,例如UFO檔案。

UFO研究者Mark Christopher Lee 認為,梵蒂岡秘密檔案庫可能儲存數世紀的UFO目擊報告,當中涉及1933年意大利UFO墜毀事件,剛逝世的教宗方濟各,生前一直針對時事與各項議題發表意見,而在他任期內亦揭開了教宗庇護十二世(Pope Pius XII)相關檔案。
事實上,梵蒂岡典藏大量檔案,尤其是和歷代教宗有關的重要資料,據悉存放這些檔案的書架,排起來長達85公里以上,自1881年來,學者可以申請使用其中大部分的檔案,但有些檔案則從未允許公開,直至方濟各在2019年宣佈,將《梵蒂岡秘密檔案》更名為《梵蒂岡使徒檔案》,並決定於2020年3月2日起,讓各方可查閱原先被封存,包括的1939-1958年間教宗庇護十二世相關的檔案,令許多歷史學家及研究人員,有機會了解當時教宗為何對納粹大屠殺保持沉默?

對於庇護十二世的檔案,前美國空軍軍官、五角大廈官員David Grusch,曾對外宣稱,自己看過相關文件,他指出庇護十二世曾向美國通報有UFO在意大利墜毀,在第二戰期間意大利Benito Mussolini 政府於 1933 年在米蘭發現了一架緊急降落的UFO,然而直到1944至1945年左右,庇護十二世才對美國通報此事,由於這架UFO部份幾乎完好無損,直接令美國在科研上得到巨大啟發,而相關文獻都隱藏在梵蒂岡的檔案館中。
為了公開與教宗庇護十二世相關的檔案,梵蒂岡花費了14年的時間準備,從教宗本篤十六世時期開始,整理檔案分類並進行數碼化的工作,最後由方濟各於2019年宣佈允許向外開放。

梵蒂岡都有個天文台
現在梵蒂岡或許試圖透過新教宗,揭露或掩蓋外星真相?今年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太空望遠鏡發現 K2-18b的行星大氣層,檢測到在地球上只有簡單生物才能產生的分子跡象,引起公眾對外星生命的討論,另一方面,相信各位院友都知道,梵蒂岡擁有一個天文台Specola Vaticana,從1986年開始舉行暑期班課程,招待世界各地的碩士班及博士班學生,嗯…同時從不間斷觀察宇宙。

花地瑪事件:聖蹟?大型UFO目擊事件?
花地瑪事件一直是宗教與歷史交織的神秘現象,但若從陰謀論的角度來看,這場「聖母顯靈」或許並非表面上那麼單純。
1917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全球局勢動盪不安,而葡萄牙小鎮花地瑪卻突然成為世界焦點——三名牧童宣稱見到了聖母瑪利亞,並獲得了關於世界未來的三大預言。這場事件吸引了超過七萬人前來見證,甚至出現了「太陽奇蹟」,讓許多人深信這是神蹟,但同時也出現各種説法。

這場顯靈事件發生在葡萄牙共和政府剛剛建立、反天主教情緒高漲的時期。新政府頒布了一系列限制宗教的法令,而花地瑪事件卻在此時爆發,成功吸引大量信徒,甚至讓政府無法忽視宗教的影響力,不少歷史學家認為這是一場精心安排的宗教復興運動,以對抗政府的世俗化政策。

真正的預言內容被封?
有關三大預言的內容更是引人深思,前兩項預言被認為準確預測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局勢,而第三項預言則被羅馬教廷封印多年,直至2000年才公開。陰謀論者認為,教廷可能刻意隱瞞了真正的預言內容,甚至可能修改了原始版本,以符合自身利益。有人猜測,第三項預言可能涉及全球政治變局,甚至暗示某些勢力的崛起與衰落,因此教廷才選擇長期封存。
雖然天主教會於1930年將事件認定為神蹟,但UFO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大型UFO目擊事件,光球與大氣效應符合外星飛船的描述,院長的質疑是,梵蒂岡是否將花地瑪事件包裝為宗教奇蹟,以掩蓋外星接觸的真相?

雖然天主教會於1930年將事件認定為神蹟,但UFO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大型UFO目擊事件,光球與大氣效應符合外星飛船的描述,院長的質疑是,梵蒂岡是否將花地瑪事件包裝為宗教奇蹟,以掩蓋外星接觸的真相?
當時約七萬人目睹了所謂的「太陽奇蹟」,即太陽在天空中旋轉、閃耀、忽遠忽近,甚至看似墜落又回歸天際,這種現象根本不可能是太陽本身的異常,而是某種外星飛行器的活動,目擊者的描述與許多UFO目擊事件相似,例如光球、盤旋運動、閃爍變色等,甚至只有三名牧童能夠看到「聖母」,而其他人則只能見到光芒或奇異現象,這與許多外星接觸案例的特點相符,而葡萄牙當局曾逮捕牧童,試圖讓他們否認事件,這讓陰謀論者懷疑當中有更深層的秘密被隱藏。

無論真相如何,花地瑪事件仍然是歷史上最具爭議的宗教現象之一。它可能是一場真正的神蹟,也可能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心理戰,甚至是宗教與政治勢力角力的結果,不過,院長比較相信是UFO事件,各位院友又認為這場事件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真相呢?

《教宗選戰》告訴我們,無論是神秘學的宇宙秩序,還是陰謀論的權力黑幕,真相永遠藏於迷霧之中。正如Lawrence所言:「若無懷疑,便無神秘。」或許,真正的啟示不在白煙升起的那一刻,而在我們永不停止的探索。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 GROK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