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俄羅斯世界盃】│海報主角「八爪魚」

anton kwan
  • 4 Dec 2017
by Anton Kwan

仲有7個月先係俄羅斯世界盃(World Cup 2018),但國際足協(FIFA)一早已經公佈今屆嘅宣傳海報,大家又知唔知海報中的主角係邊個?歷屆嘅世界盃海報,大家又最鍾意邊張?

2018俄羅斯世界盃
這retro到極點的海報,是由俄羅斯藝術家Igor Gurovich設計,主角就是前蘇聯傳奇門將耶辛(Lev Yashin) 。他曾參加過1958、1962、1966和1970年四屆世界杯,足球生涯裡面救過過98個十二碼,他更是唯一一個獲得金球獎的龍門,也被譽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門將之一,更有「八爪魚」之名。

Igor設計海報的靈感來自1930年盛行的蘇維埃後構成主義運動(Post-constructivism)。這個時期的蘇聯設計,崇尚為國家機器服務,沒有平面細節反而強調結構調整,通常都會見到抽象的幾何語言。

整張海報以橙色為主,綠色的圓圈象徵綠茵場和綠色能源。而耶辛手中拿的,除了是最直接的足球,亦有多種意義,例如球體正面的俄羅斯版圖、亦可以想像成正在散發光輝的太陽,寓意俄羅斯在空間探索方面的成就。固勿論喜歡與否,至少比賽前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話題。

烏拉圭(1930)
第1屆世界盃,由於種種原因,最終只有13支球隊參加。而海報中,足球飛向右上死角,門將奮力撲救。這張由Guillermo Laborde設計的海報雖然簡單,但極具有歷史意義:第一屆世界盃、第一張海報,而據聞海報的原品畫作,在市場上的價格更高達2萬美金。

意大利(1934)
一名身穿義大利隊波衫的球員拉弓拔腳怒射,背景就是部分參賽國家的國旗。義大利首次參賽,就以主辦國的身份,以2︰1踢走捷克斯洛伐克,在自己地頭奪得了第1次世界盃冠軍。

法國(1938)
1938年的法國世界盃,意大利以4︰2勝匈牙利衛冕。海報方面,也清晰的表達了用足球聯繫全世界的感覺。

巴西(1950)
今時今日睇世界盃等4年都覺得耐,但法國那屆之後,因為戰爭,一別就是12年。海報見到「足球在我腳下」,簡潔得來令人不禁感到歷史滄桑的厚重。但同時,有很多國家國旗印在那球襪之上,戰爭過後,還是想表達和平、友好的美好願景。

瑞士(1954)
「雙瑞」連續先後兩屆做東道主,前者舉辦之時更是FIFA成立50年的慶典。在這屆世界盃上,各參賽隊的隊員球衣上終於都有了號碼,也是第一次有電視做世界盃賽事的轉播。當時的匈牙利是強隊,但最終以2比3輸給西德,被稱為Battle of Berne。

瑞典(1958)
瑞典的海報中,各個國家的國旗繞著一個足球,而最開頭那旗幟,就是FIFA的會旗,這也是FIFA會旗第一次登上世界盃的海報。至於那個剔波的球員剪影是代表誰?至今仍是個問號,但無獨有偶,那年是巴西隊第一次奪得世界盃冠軍,也是只有17歲,初出茅廬的巴西球王比利正式登上世界舞台之始,他那挑波過人再射入的那球,也一直流傳後世。

智利(1962)
海報背景用上輕微的漸變色,視覺主體只有上方的足球和殼型球體,設計簡單,象徵足球和全世界的聯繫。

英格蘭(1966)
第8屆世界盃,英格蘭官方發布了兩張海報,當然三獅球迷如你和我,理應更鍾愛右面這張。除了是因為海報中將波向天踢的那隻卡通小獅子,紀念了世界盃第一次有「吉祥物」的出現,也是因為,那年頭是英格蘭真正的黃金年代。

墨西哥(1970)
用紫色做主色的設計,放眼今日都屬少見。第9屆墨西哥世界盃,海報就結合了動感、美感的黑和紫,將一個足球勾勒出來。但東道國未能成功奪冠,反而足球王國巴西如願成為三冠王,並永久保留了冠軍獎盃,「大力神杯」亦由此誕生。

西德(1974)
當牆仍未倒下之時,踢場波都仍有東西德之分。第10屆世界盃,由Horst Schafer設計的漫畫風格海報,粗線條勾勒出一個正在踢球的球員。那年告魯夫在陣的荷蘭,由尼斯堅斯在兩分鐘先射入12碼,但主隊之後有由畢列拿和梅拿半場前各入一球,令西德最後成功高舉世界盃。

阿根廷(1978)
這屆世界盃的兩年前,阿根廷當地才剛剛經歷了重大的政變,所以最後賽事搞得成,已經算是半個奇蹟。70年代流行的pointillism和pop art風格,都可以在這張海報上找到。

西班牙(1982)
有幾人同我一樣覺得西班牙世界盃這張海報抽象到有點畢加索?它是由西班牙藝術家Joan Miro設計,他確實是向畢加索和高第的作品風格上得到靈感的。那種將零散聚在一起的設計,絕對代表到西班牙的奔放和激情。

墨西哥(1986)
又是墨西哥,可能大家會問,這些石柱和世界盃有甚麼關係?實情是那屆世界盃前8個月,墨西哥發生了嚴重地震,超過兩萬人遇難,而這海報正正就是圍繞重建而設計,希望足球的力量去凝聚大家。因此,這個海報成為了不少球迷心目中的經典。

意大利(1990)
第14屆世界盃,是第二次在義大利舉行。海報主題是圍繞古羅馬競技場,各路豪強聚集廝殺,讓人有種窒息的緊張感。

美國(1994)
這種類似油彩的海報畫風好浪漫,令人視覺上有極大滿足感,當然,看著這張海報,會立即聯想到這屆世界盃巴喬失落的背影。

法國(1998)
相比起1938年那屆,我個人比較喜歡這次的設計。海報是當地藝術學生Nathalie Le Gall設計,她贏了比賽而被官方揀做世界盃的最終出品。以法國傳統的藍色為底,由高空俯視足球場,設計令人印象深刻。

日韓(2002)
這15年前的日韓世界盃,是第一次有兩個東道國家的世界盃,也是筆者最深刻的一屆。海報極簡潔,只是簡單地勾勒出足球場。

德國(2006)
第18屆在德國舉行,以繁星夜空做背景的海報,本來是幾浪漫,但那個「星星足球」同下方的logo,未免太膠了吧。

南非(2010)
第19屆的南非世界盃海報,以鮮黃色做背景,象徵帶來溫暖、能量和生命的陽光。畫面是喀麥隆球員埃托奧仰頭凝視右上方的一個足球構成。頭像的主要顏色是非洲人的黑膚色,邊緣有紅、黃、綠和白色,構成了南非國旗的五色。以顏色帶出東道國家的主題海報,非常出色。

巴西(2014)
至於以黃、綠色手臂構成大力神盃的巴西世界盃海報,只能說不是我杯茶。

登入 Cosmart 投票賺取積分
登入 Cosmart 投票賺取積分
Loading...
YOU MAY LIKE
訂閱Esquire接收最新男士生活資訊
Sign up FOR ESQUIRE_PAPER NOW!!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