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幫人反惹怨恨,事實上幫助別人也是一種藝術

Jack Forest
  • 26 Sep 2022

近幾年對社會責任的注意力提高了不少,因此我做多了很多幫助別人的事。當你滿以為助人為快樂之本,但經驗卻告訴我,幫人也要有技巧。有時幫不得其法,反倒惹來怨恨,這些經驗又令我成長不少。

幫得不夠

被埋怨幫得不夠

有句說法是「比起完全不幫忙的人,別人更會埋怨幫得不夠的人」。這事聽起來有點震撼,但其實也有理有據。不提供幫忙的人,就只是一個過客,雙方沒有建立一種聯繫和感情,即使不好受也不過一剎那間的事。
 

白幫了忙?

白幫了忙?

但如果你決定了幫忙,那麼聯繫就結上了。接受幫忙的人有不少會在過程中開始有種「理所當然」的錯覺,然後一邊會覺得白幫了忙又不被欣賞,一邊又覺得未達到最後目的,於是雙方竟然就從一個善意的出發點走到互相懷恨的境地。

無謂太過濫好人

無謂太過濫好人

我的一貫理論是你永遠沒辦法改變別人的想法,所以一開始認清你打算幫的人到底是甚麼性格,是你第一個要小心的地方。此外到你一開始伸出援手,就要有幫忙到底的決心。如果沒有這種覺悟,就別讓自己投入太多,只做到舉手之勞就適可而止,無謂太過濫好人。

做義工都要講資格

做義工都要講資格

另一個我們非常易犯的過錯,就是付出了之後,往往會傾向期望對方特別的珍視。要記住,做義工都要講資格,你眼裡看到自己付出了許多,在對方的立場可能那些都不值一提。再糟一點的情況自然是有時你甚至會幫倒忙,那太另類我們先別討論。

任務完成了就瀟灑點

任務完成了就瀟灑點

再者,即使你付出的幫忙真的好大,但對方會有多珍惜感激,又是我們所不能控制的事。所以如果你在幫人之後,始終念念不忘希望對方知恩圖報,想要人家把你當再世觀音,那就是一種執妄,是無謂的。甚至乎最壞的情況是,你將幫了忙的事三番四次掛在口邊,即管當對方真的是「欠了你」,但不斷的重覆強調都會將那份恩情消磨掉,並終於引來對方的反感。所以說,真心想要幫人的,任務完成了就瀟灑點。一世人流流長,他日在其他地方再見,自然保留的記憶都是美好的。

幫助別人當作一種投資

幫助別人當作一種投資?

比起幫忙了對方之後執著希望得到對方感激,更差的自然是期望有來有往,讓對方幫回你有需要的事情。把幫助別人當作一種投資不是不可以,但這就變成純粹的商業活動,那你就更不要期望情感因素了。最好是你在動手之前,先講出目的,讓對方明白你的幫忙不是免費午餐。如果你講不出口,就不要有所期望,否則又是帶來互相埋怨的種子。

有目的地作出幫助

有目的地作出幫助

最後還有一個情況,是假使對方是個力量明顯高過你的人,你懷有目的地作出幫助,別以為對方會像個傻子一樣把你當朋友。對方有站在高一點位置的能力,自然也就有比你優勝的地方。把對方想像成頭腦簡單好易氹的人,傻的是你才對。

幫人講緣份

幫人講緣份

記住,幫人只不過是講緣份,太過執著就容易成了壞事。懷有太多目的,那就不是幫人,所以別把自己想像得太美好善良。只有付出真心,你才有機會贏到真心朋友。記住,「有機會」而已。

登入 Cosmart 投票賺取積分
登入 Cosmart 投票賺取積分
Loading...
YOU MAY LIKE
訂閱Esquire接收最新男士生活資訊
Sign up FOR ESQUIRE_PAPER NOW!!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