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疫症下的焦慮|不靠藥物 3個走出不安全感的做法

- 17 Feb 2020
疫症發展到兩個月:由十二月尾,大家一開始注意各人衞生;到來到一月中口罩短缺,再來到二月頭,各大公司宣佈Home Office,到外面鬧搶米、搶廁紙⋯⋯我們居住的環境再不是我們所熟悉的地方,而讓人心裹最疲憊的,莫過於資訊爆炸下的疫症新聞,不但讓人擔驚受怕,同時又要提防哪些是假新聞。要改善焦慮症狀,可以參考一下讀心師Romeo Rodriguez Jr的三個做法。

1. 不要看太多新聞
假如你發現自己的心情隨新聞而起伏很大,就要趁之前作出矯正!因為若對這症狀置之不理,焦慮的症狀會使大腦過度注意某事情,令到你的想法變得愈來愈消極,從而影響日常生活的其他功能!

新聞台要製造收視,為了迎接觀眾口味,就會播放大量犯罪、事故、災難等負面新聞。如果你時時感到不安,就別再接收多餘的消息,立即停止這個惡性循環。

2. 深呼吸比鎮靜劑更有效
要消除緊張感,有一個心理技巧相當好用:當覺得緊張時就深呼吸,用4隻手指用力握住拇指,再平靜地吐氣,重複幾次就可以消除緊張感了。

雖然這個動作的確是心理作用,與緊張感一點關係也沒有。不過你的信念,就是穩定情緒的最有效藥方,只要相信,自然能發揮效果!

3. 改寫情緒
生活中總有不少的事情會令我們氣餒。雖然不能改變讓我們不快的回憶,但總能改變這些「回憶」所帶給我們不快的情緒。換句話說,想改寫討厭的回憶,只要改善情緒就可!

首先請想着讓我們討厭的回憶,好了,是不是開始浮現讓我們覺得討厭的感覺?
現在我們立即想着令我們開心的事,讓情緒變回正面。
這樣的模式重覆做10次,依附着討厭回憶的負面情緒就會消失。然後你就會發現,讓你走不出來的並非腦內的記憶,而是心內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