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能》TENET影評】解析電影10大細節:命運是可以挑戰?還是不可抗逆?

- 15 Sep 2020
於9月10日上映,片長150分鐘的《天能》(TENET),絕對是今年度戲院重開之後最令人期待的電影!導演基斯杜化路蘭(Christopher Nolan)的電影,每一部都會貫似不同的概念,例如《潛行凶間》就大玩潛意識的導入,而今次的《天能》所講的就是時間控制的概念。
但《天能》真的好看嗎?不少人說看完《天能》之後,都說雖然畫面很刺激,但是看完還是感到一頭霧水,但就如電影中的對白所說:「不要試着去理解它,而是去感受它!」(Don't try to understand it, feel it. ),也許總會明白到基斯道化路蘭設計《天能》的一點心意。

1. 甚麽是《天能》?
TENET這個字表面是解信條、原則,最出見於古羅馬時代的龐貝古城遺址中所發現的石板「薩托魔方陣」(Sator Square),石板上刻有5組拉丁文字:SATOR(播種者)、AREPO(意思不明,但很多研究者認為是一個人名)、TENET(天能)、OPERA(歌劇)、ROTAS(轉動),無論從左至右,上至下看都會得出5組一樣的文字,就像時間不論是順行,還是逆行,已經發生的事就會發生(What’s happened happened)。

2. Sator Square在《天能》甚麽地方出現過?
如果看過《天能》,相信也會認出路蘭已經把5個元素加入在電影中:反派Andre Sator的姓氏、 Kat認識的畫家阿雷波、天能、電影第一幕歌劇院背景,以及奧斯陸自由港公司的名字。

3. 「鈽」是甚麽?
「鈽」(Plutonium)是一種放射性元素,原子序數為94、元素符號為Pu,而電影中經常提到的鈽241是高度易裂變性的同位素,在撞擊之後就會產生核分裂,一般應用在核反應堆或核武器上。

4. 「熵」是甚麽?
而「熵」(Entropy)就是一個較於複雜的熱力學慨念,簡單來說,一樣物件愈混亂,熵就會愈高,反之就愈低。在《天能》中,未來人能逆轉子彈的「熵」,絕對是了不起的狀舉。雖然路蘭在電影中不斷把玩着物理慨念,不過有一個情節卻是違反了逆熵的操作,相信讀物理學的朋友會猜到是哪一個情節吧!

5. 逆轉時間是怎樣運作?
《天能》與《回到未來》等的穿越電影,雖然都是回到過去,但兩者的操作是很不一樣。我們平常看到的穿越電影,都是主角坐時光機跳到過去發生的某一點,就好像從9月15日可以一下子就回到過去某一日。

而《天能》的逆轉時間慨念,就是改變了粒子的熵,使人在時間的軌跡上倒着走,即是角色如果要逆行,就要由9月15日(今日)倒着回到9月14日(昨日)、9月13日(前日),直到過去某一日。當然如果角色要順行時間,也要慢慢從過去的某一日逐一經歷到9月15日(今日)了。

6. 逆行時間會發生甚麽事?
因為肺部交換氧氣的方向改變,逆行的人會無法吸入順行世界的空氣,所以他們都要配載氧氣罩去呼吸。

而這個氧氣罩也是導演路蘭巧妙地用來遮蔽角色的嘴型,因為他們在逆行的時間裏連說話都會倒轉,透過聲音當然可以很容易表達出來,但要演員的嘴型做到倒轉說話的話,就真的太因難了。

另外,如果角色長時間進行時間逆行的話,就會自行打造一個逆轉氧氣的空間,例如主角待在客貨船的時候,雖然沒有戴氧氣罩,不過當時他卻正在逆行。

7. 同一時間可以出現多個自己?
在奧斯陸機場那一幕,不但出現了穿着黑色保護衣的逆行主角(Protagonist),跟自己搏鬥穿一裝的主角,也同時也有一個剛從逆轉門出來,被尼爾捉過正着的主角。

這一幕就說明了同一時間,除了可以出現順行和逆行的自己之外,也可以出現兩個順行的自己!

就好像由Elizabeth Debicki飾演,在遊艇上的Kat看到正在跳水的未來Kat,雖然她們兩者在時間線上有所交集,

但遊艇上的Kat過了14日之後就會成為殺死丈夫的Kat,一切也只是在重演之後會發生的事,再次貫徹了電影開首所說的話:What’s happened happened!

8. 為甚麽未來人要得到演算法?
在電影中提到一個未來的科學家發明了能逆行世界「熵」的演算法,但由於害怕被未來組織濫用,所以她將演算法拆成9個部分,並透過逆行,把9個演算法收藏到過去9個核武國的裝置裹面。
未來的地球因為無法居住,所以有一部份未來人希望藉着逆行世界,讓地球回復以前的環境。而反派Andre Sator也因為得到了未來人的指示和資金,所以之後他花了數十年時間去找尋演算法的下落。
電影看似是主角與Sator的之爭,其實看深一點,絕對是現代人與未來人之間的一場環境對立。在污染日趨嚴重的今天,現代人看完《天能》之後又有甚麼感想?

9. 尼爾是甚麽人?
尼爾與主角雖然看似在孟買遇上,不過如果記得在最後大戰之後,尼爾與主角道別:「我們相識已久,只是對我來說是多年以前,對你來說則是多年以後。」,以及他在孟買遇上主角就知道他喜歡喝健怡可樂等等的細節,

就已經說明了尼爾是未來人,與主角在未來相識。之後尼爾多次逆行時間回到過去去引導主角,完成不同的任務,他更拯救主角,除了在最後大戰之外,也在一開始歌劇院的一幕救了主角,讓人相當感動。

有不少討論也猜測尼爾就是Kat的兒子,除了是因他記得越南旅行時的確切日期之外,尼爾也跟Sator一樣會愛沙尼亞語,不過電影既然沒有明確說明,這個謎團,就要看導演將來會不會再解釋了。

10. 《天能》想說甚麽?
150分鐘的片長的《天能》,節奏明快,而且電影的敍述也一反諜戰片的傳統,很多情節沒頭沒尾,觀眾要把畫面記住,然後在腦裏再進行仿似砌圖一樣的拼貼去組織整個故事。導演也似乎明白觀眾可能會看到消化不良,亦不忘透過女科學家的對白再提醒多次:「不要試着去理解它,而是去感受它!」(Don't try to understand it, feel it. )
這部電影單是製作費已高達2億美元,是因為路蘭不喜歡特技,堅持要用實物拍攝,除了真的轟炸了一部巨型的波音747客機,動作戲份也是用真身打完,再拍攝倒轉打鬥的畫面,這是路蘭想讓觀眾所感到的真實,連男主角約翰大衛華盛頓也笑說:「這根本就是一部紀錄片嘛!」
與很多穿越電影不同,《天能》的逆行概念,一次又一次強調已經過去發生了的事,是改變不到,這樣說起的命運雖然很消極; 但不要忘記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現在尚未發生的事,最重要的還是把握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