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bidi、Delulu及Tradwife是甚麼意思?這些Gen Z用語都加進了《劍橋辭典》!背後解釋你要知

- 19 Aug 2025
「Skibidi」、「Delulu」和「Tradwife」點解你知唔知?網路文化席捲全球,2025年,《劍橋線上辭典》新增超過6000個詞彙,其中「Skibidi」、「Delulu」和「Tradwife」等Z世代與α世代的流行用語尤為引人注目。這些詞彙不僅在TikTok、YouTube等社群平台上爆紅,更反映了年輕世代如何透過數位文化重塑英語。以下為你解釋數個新增的詞語解釋!

「Skibidi」一詞的來源
「Skibidi」一詞源自YouTube上一部名為《Skibidi Toilet》(馬桶人)的病毒式動畫系列。這部2023年爆紅的動畫以荒誕怪奇的畫風著稱,內容描述人頭從馬桶中冒出的超現實場景,深受高度數位化的α世代(2010至2024年出生)喜愛。這個詞最初是動畫中的擬聲詞,沒有明確含義,但很快被年輕人用作語助詞,用來強調語氣或增添搞笑效果。

「Skibidi」點解?
根據《劍橋線上辭典》定義,「Skibidi」作為形容詞有多重含義,可以表示「很酷」(cool)、「很糟糕」(bad),甚至毫無實際意義,純粹用來製造幽默或混亂感。例如,你可能聽到年輕人說:「What the skibidi are you doing?」這句話不一定有具體意思,卻能傳達一種輕鬆、調皮的情緒。美國作家Lee Escobedo在《衛報》評論中將「Skibidi」稱為「腦腐現象」(brain rot)的代表,認為它反映了網路世代善於諷刺卻渴望意義的獨特世界觀。
這種「腦腐」文化與α世代的數位生活息息相關。他們在TikTok和YouTube的快速內容洪流中成長,習慣用看似荒誕的語言表達情感或觀點。「Skibidi」的流行,象徵了年輕人如何將無厘頭的迷因轉化為日常溝通的一部分。

「Delulu」點解?
「Delulu」是「delusional」(妄想)的縮寫,最早出現在十多年前的K-pop粉絲圈,用來揶揄那些幻想自己能與偶像交往的「夢女粉」。隨著TikTok的普及,「Delulu」演變成更廣泛的網路用語,用來形容過度樂觀或不切實際的心態。《劍橋辭典》將其定義為「選擇性地相信不真實或不正確的事物」,通常帶有自嘲或幽默的意味。

#delulu is the solulu
例如,TikTok上流行的話題標籤「#delulu is the solulu」(妄想就是唯一解答)累積了數十億次觀看,傳達了一種「敢於幻想,一切皆有可能」的積極心態。有人可能會說:「我覺得我能考滿分,真是delulu!」這句話既承認自己的不切實際,又帶著輕鬆的自我調侃。更有趣的是,這詞已跳脫網路,進入主流語境。2025年,澳洲總理Anthony Albanese在國會演說中用「delulu with no solulu」(只有妄想,毫無解答)批評政敵,顯示「Delulu」已成為跨世代的流行語。
「Delulu」的魅力在於它模糊了現實與幻想的界線,鼓勵年輕人在壓力重重的世界中,用幽默的方式面對不切實際的夢想。這種語言現象也反映了「後真相」時代的特徵:個人信念有時比客觀事實更重要。

「Tradwife」點解?
「Tradwife」是「traditional wife」(傳統妻子)的縮寫,指在社群媒體上推廣傳統性別角色的女性。她們強調相夫教子、料理家務,並以家庭主婦的生活方式為榮,通常在TikTok、Instagram和YouTube上分享內容。《劍橋辭典》將「Tradwife」定義為「傳統家庭主婦,特別指在社群平台上分享這種生活方式的人」。

「Tradwife」引起女性自主性的爭議
「Tradwife」至少從2020年起流行,與保守價值觀的回歸有關。支持者認為「Tradwife」代表個人選擇,推崇家庭優先的生活;批評者則認為它強化了過時的性別刻板印象,鼓勵女性回歸順從的角色。例如,Instagram上的@ballerinafarm帳號以優雅的農村主婦形象吸引數百萬粉絲,卻也引發關於女性自主性的爭議。
「Tradwife」現象不僅是語言的演變,更是一個文化戰場。它揭示了Z世代與α世代如何在數位平台上重新詮釋傳統價值,並引發關於性別、自由與現代生活的激烈討論。

「Lewk」的起源
「Lewk」是「look」(外觀)的變體,主要流行於時尚圈和社群媒體,特別是在《RuPaul’s Drag Race》等真人秀節目中受到推廣。《劍橋辭典》將其定義為「特定的風格、時尚或服裝組合,尤指獨特且令人印象深刻的造型」。這個詞常用來讚美精心設計、與眾不同的穿搭,通常帶有誇張或吸睛的特質。

「Lewk」點用?
例如,你可能在Instagram上看到有人評論:「You’re serving a lewk!」意思是對方的造型非常出色且引人注目。這個詞的流行反映了Z世代對個人風格和自我表達的重視,尤其是在數位平台上,視覺化的「造型」成為吸引關注的重要方式。從時尚博主到街頭潮人,「Lewk」已成為描述獨特審美的常用語。

「Broligarchy」的起源
「Broligarchy」結合「bro」(兄弟)和「oligarchy」(寡頭政治),指「一小群極其富有且具影響力的男性,特別是從事科技產業、擁有或尋求政治影響力的人」。《劍橋辭典》指出,這個詞常用來描述如Elon Musk、Jeff Bezos和Mark Zuckerberg等科技領袖,他們在2025年1月參加美國總統就職典禮時被媒體稱為「broligarchy」。

「Broligarchy」這個詞帶有諷刺意味,批評科技巨頭在經濟和政治領域的龐大影響力,同時也反映了「tech bro」文化的刻板印象——年輕、自信且以男性為主的科技從業者。隨著科技對日常生活的滲透加深,「Broligarchy」成為Z世代用來調侃權力集中的新詞,揭示了財富、性別與權力的複雜交織。

「Inspo」點解?
「Inspo」是「inspiration」(靈感)的縮寫,廣泛用於社群媒體,特別是在時尚、美妝和生活風格領域。《劍橋辭典》將其定義為「在網路上激發創意或行動的東西,特別是社群媒體上的內容」。例如,Pinterest或Instagram上的美圖可能被標記為「#inspo」,鼓勵他人模仿或從中汲取靈感。
這個詞反映了數位時代的視覺文化,年輕人透過快速瀏覽圖片或短影片尋找創意。「Inspo」不僅限於時尚,也涵蓋旅行、家居裝飾甚至人生哲學。例如,有人可能會說:「Your outfit is total inspo!」表示對方的穿搭激發了自己的創意。這個詞的流行突顯了Z世代如何將靈感轉化為即時、可分享的數位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