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股造好!入市汽車板塊前要考慮的5個因素

- 16 Jun 2022
內地為穩經濟增長,國務院上月提出一攬子措施,當中包括「階段性減徵部分乘用車購置稅600億元(人民幣,下同)」,加上多個地方相繼推出促進消費政策,扶持汽車行業。消息推動汽車股造好,汽車板塊現價可否部署跟進? 板塊之中,龍頭股較具睇頭? 抑或新勢力汽車股更有吸引力? 可留意以下五大因素。

1. 國策扶持帶動需求增加
內地政策方面,除了汽車購置稅減半,各地方政府亦推消費刺激政策,有望帶動今年下半年汽車銷量增加。國務院從今年6月起,階段性減徵部份乘用車購置稅,實施範圍明確為2.0升及以下,較過往刺激汽車消費政策的範圍更廣;推算是次將有超過870萬輛乘用車可以享受政策優惠。另外,四部委早前發佈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共有26間車企參與。
多個地方出台促進汽車消費政策,例如北京提出大力促進汽車等大宗消費;上海年內新增非營業性客車牌照額度4萬個、購買純電動車每輛車給予1萬元的財政補貼等;深圳市提出個人消費新能源汽車,給予最高1萬元補貼、新增投放2萬個普通小汽車增量指標等。

2. 疫情減退 內地復工復產
內地疫情自3月底起疫情爆發,汽車生產重鎮上海實施封控措施,汽車產業隨即宣告停擺。隨著疫情受控,4月起上海公布復工復產「白名單」,車企逐步恢復正常生產,預計隨著供應鏈能力回復正常,車企的產能將提升。
至於晶片供應,近兩年「缺芯」問題持續,即使芯片價格大幅飈升,仍然供不應求。不過,代工廠出貨增加,以及中國復產復工,晶片的生產恢復穩定,預計全球汽車晶片的長期短缺局面可能題比預期更早緩解。

3. 新能源汽車 動力較傳統汽車大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5月份,中國汽車銷量186.2萬輛,按年下跌12.6%,按月則升57.6%。今年首5個月,內地累計汽車銷量955.5萬輛,按年下跌12.2%。不過,5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44.7萬輛,按年增加105.2%,而1至5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累計200.3萬輛,按年上升111.2%。
中國為碳達峰、碳中和,積極推進能源應用,配合國家政策扶持,電動車周邊的配套愈來愈完善,而消費者對電動車的信心增加,均有利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增加,滲透率將價提升。因此,即使整體汽車市場銷量回落,惟新能源汽車的仍具增長動力。

4. 比亞迪多個利好因素叠加
提到電動車,相信大家即時會聯想到比亞迪(1211)。比亞迪自今年3月起,正式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產,正式成為純電動以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商。由於集團的核心部件由內部製造,對比大批同業受上海早前封城影響而要停產時,比亞迪更顯優勢。另外,集團高層表示,公司即將向Tesla供應電池,反映集團的電池業務不容忽視。
今年第一季度,比亞迪成功由虧轉盈,錄得純利8.08億元。集團今年以來已經兩度漲價,僅針對新能源汽車,料可有效把生產成本轉嫁消費者。同時,集團今年將推出多款新能源汽車,有助支持銷售增長。另外,集團調高A股回購價至400元,反映集團對前景的信心。走勢上,比亞迪H股過去一個月累計升幅顯著,6月15日逆市下跌2.6%,失守10天線,短線料於325港元有較大阻力。

5. 電動車「新勢力」抬頭? 注視何持扭虧
中國電動車市場快速增長,造就電動車「新勢力」,在短時間內由代工廠轉型至自建廠房造車,以蔚來(9866)、理想(2015)和小鵬(9868)的發展最為市場注意。其中,蔚來定位高端電動車,6月15日舉辦蔚來產品發布會,預料將會推出新中大型五座SUV ES7,進一步豐富產品組合,預期8月下旬開始交付;蔚來當日股價收市大升12.4%。
蔚來、理想和小鵬2021年的毛利率分別為18.9%、21.3%和12.5%,均高於比亞迪的11.2%。不過,三間「新勢力」處於燒錢階段,仍然是虧損的狀態,在未有盈利之下難以推算估值,而且企業始終較新,前景存有不確定性。另外,「新勢力」的生產規模和效益,仍然遠不及比亞迪。「新勢力」風險較高,投資策略宜小注,而且要嚴格執行止賺止蝕價。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經理黃智慧(trurywong@kingston.com.hk)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本人並無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評論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投資者須注意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詳細閱讀有關之風險披露聲明及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