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加密貨幣」騙案涉8.2億!一個懶人包拆解四大投資風險

- 25 Apr 2022
近年興起的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等其實都可以歸納為數字資產。不論你是投資新手、還是已經在加密貨幣市場打滾多年的老司機,你自信對投資數字資產的風險管理有足夠認識嗎?編輯為大家歸納以下四大常見風險,讓一眾投資者可以更放心地投資!

預防網路詐騙
單單是在2021年,香港與數字資產相關的罪案有1,397宗,涉及金額超過8.2億港元,相比起2020年的涉案金額增多六倍。黑客入侵、網路詐騙、不明來歷的網頁廣告、Discord或Telegram中的交談訊息,甚至偽裝成交易所的釣魚網站,都有機會盗取你的數字資產與資金。另外根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指出,近年有20%的網上情緣騙案都與加密貨幣有關,所以網絡詐騙可謂無處不在。
慎選數字資產種類
近年有些加密貨幣回報率相常可觀,但跟其他投資類別一樣,我們亦需要留意當中的投資風險。隨著加密貨幣市場發展日新月異,挾帶私逃(Rugpull)的騙案亦隨之而生。項目開發者利用一些炒賣消息、甚至虛假消息去吸引投資者參加,然後開發者往往挾帶私逃,加上項目並沒有任何實質支持下,令其加密貨幣價值大跌,使投資者血本無歸。跟傳統金融投資一樣,投資者同樣需要了解數字資產背後的理念及支持價值,審慎投資。

好好保護「錢包」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會非常重視如何保管自己的資產,也不會將自己錢包胡亂擺放,在網上世界亦是同樣道理。在數字資產世界中,存放方法可以簡單分為「熱錢包」(Hot Wallet)、「冷錢包」(Cold Wallet)以及「凍結錢包」(Frozen Wallet)。熱錢包就是可以在電腦、手機上使用的錢包,雖然方便但缺乏安全性;冷錢包則是將錢包脫離了網絡連接,往往需要通過實體裝置才能使用;而「凍結錢包」不但完全脫離網絡,更只會與指定冷錢包交易,從而加添一層安全保障。投資者進行數字資產投資時,須留意自己的交易所所選用的錢包類別,及其錢包的保護功能。某些交易所更會為客戶提供保險服務,為客戶帶來最大程度的保障。
如何「出金」
很多投資者最關心的是,於數字資產市場上獲利後,如何轉換成港幣?投資者於交易所的法幣,不論是港幣或外幣,一般都需轉賬至本地銀行才能提取。但本港大部份銀行對於收受數字資產交易所款項取態趨於嚴謹,因為若交易所對客戶審查把關不力的話,銀行也有機會蒙受洗黑錢,或協助處理恐怖活動資金的憂慮。如果涉及大面額的「出金」,以往有投資者選擇面交,但亦存在了遇劫或是接觸不明來歷金錢的風險。投資者若選擇一間有信譽或持牌平台,便可大幅減低資金來源存疑的風險。
挑選持牌數字資產交易所
本港現時只有一間持牌的數字資產交易平台OSL,為客戶提供經紀服務、電子交易平台及受保的託管服務。選用持牌交易平台能大大確保自己的投資有所保障、資產亦不會不翼而飛,而OSL Digital Securities是全球首間獲得香港證監會認可的交易平台,獲頒發第1類(證券交易)和第7類(提供自動化交易服務)受規管活動牌照。其母公司BC科技集團亦於香港上市(0863.HK)。OSL的數字資產託管方案更為客戶的數字資產提供高達95%的保險服務,相比起其他的交易平台,投資者可更安心、安全地投資數字資產。
欲了解更多詳情:https://rb.gy/babu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