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有很多顧慮?小心自製困苦漩渦的移民之路

- 12 Jan 2022
在英國居住了好幾年,認識不少移民,當中有新的有舊的,有年長的也有年輕的,當中發現了一個現象,是大部分移居五年之內的「新移民」的適應度和他們的年齡很多時有個直接關係。以年齡劃分的話,我們暫且將三組人分成20、30、40歲的群組,當中你覺得哪個群組最易融入新環境?哪個群組又最易遇到困難?

二十幾歲最輕鬆
相信你簡單想像一下,也能猜到最年輕的一群是最易走進當地社群的吧。的確,我在這裡遇上不少20多歲的年輕人們,他們走到這個新的國度,年輕是他們最大的本錢,沒有家庭負擔,經濟壓力也通常只限於照顧自己方面。

由於這個年齡群的人在社會上不過是剛開展事業,他們在香港也通常未致於到達資深的職級,所以來到英國之後,即使是重新由低做起都能夠接受。由於他們的彈性較大,即使沒辦法找到本身的行業因而要暫時「騎牛搵馬」地先從事一些未必是最理想的職業也不抗拒,並在生活的過程中慢慢尋回自己喜歡的道路。

收成期更加無憂慮
最難適應的也不是40多歲甚至更年長的群組,這些在香港已經工作了十多二十年的朋友們,通常都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拿著對於歐洲地方來說一筆相對大的積蓄,很多人甚至能夠負擔一筆過的置業金額。

沒有了居住支出的壓力,他們對於工作的逼切性就相對低一點,在生活上也更有餘裕。這個年紀的人們另一個優勢,是他們通常已經有了穩定的家庭,對於社交生活的需求也不似年輕人般高,因此不用急於建立新的人際網絡,反而可能只需要在居住的社區和鄰里打打招呼就可以。

三十幾歲的人就最多痛苦
壓力最大、挑戰也是最大的年齡群,正好落在30多歲的一群青壯年人身上。這個年紀的人在香港可能剛剛踏上資深職級,來到英國卻難以避免地要再次由低做起。未曾擁有過就不會有所懷念,他們在事業上要吃的苦可想而知。

同時這年齡層的人因為求知欲仍然旺盛,他們來到歐洲這個文化跟香港完全不一樣的地方,一方面仍有好奇心或者種種欲望,但同時又感受到家庭帶來的生活壓力。

很多的他們也許剛結婚,也許已經有年紀還很小的孩子,要牽掛要煩惱的事就更多。這個年紀的人是我遇上的最經常感覺困難的人們,也是我經常鼓勵的人。在不同的群組裡面不時聽到他們講述的種種困難,也提及為了慳到一鎊半鎊而花盡心思。

在社交媒體上誇大自己的苦去祈求別人給予溫暖是容易的,但一整天只把壞事情掛嘴邊不會給你帶來實質幫助,反為只會吸引到更多同樣悲觀的人把你團團圍住。

一天到晚放負,也引來別人跟你一同怨天尤人,這情況一旦出現,就隨時把你拉扯進去一個苦困的漩渦,把你的心情進一步拖累拖垮。
移民之路是艱難的很多人一開始都有心理預備,但到真正經歷時,就別沉迷於分享自己的爭扎。

未來總有可能性
可以的話,將目光放遠一點,也別為了些微的慳儉讓自己失去了獲得人生寶貴經驗的機會。時間是年輕人最寶貴的資產,金錢始終有漫漫長路可以憑各種辦法尋回,但趁自己仍算年輕,難得來到一個全新的國度,就把握很多人都沒有的機會,去好好看清楚這個世界,也許就能從看到的事物中,尋找到更多的未來可能性。
(以上評論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投資者須注意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詳細閱讀有關之風險披露聲明及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