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愈升愈有!黃金價格勢今年內會如何?考慮入市前要留意5大因素

- 01 Nov 2024
國際金價自今年初突破2,000美元後,價格非旦沒有調頭回落,反而接連刷新歷史新高。現貨金價上周五(10月18日)突破每盎司2,700美元關口,年初至今累計升幅逾3成。近期金價上升速度加快,以9月20日首見2,600美元計,只需20個交易日已經累升100美元至2,700美元,較由2,500美元升至2,600美元的24日更快。
眼見金價愈升愈有,年內走向又會如何? 未持貨的投資者是否已錯過入市時機? 可以留意以下五大因素。

1中東局勢不穩 避險需求增
地緣政局不穩,資金流入避險市場,成為推動金價上升主要原因。俄羅斯攻打烏克蘭已經超過兩年、以色列將戰綫由加沙擴大至黎巴嫩,中東地緣政治局勢未見降溫。近日有傳北韓向俄羅斯派遣軍隊,雖然俄羅斯和北韓當局否認,但地緣政治風險與日俱增,成為利好金價的重要因素。

另外,美國總統大選將於11月5日舉行,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及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Trump)的選情勢均力敵。誰勝誰負,何人能夠成為最終贏家,將左右未來政策取向,成為市場重大不明朗因素,繼以增加黃金吸引力。

2踏入減息周期 支持金價
黃金通常被視為避險資產和通脹對沖工具,往往在減息周期中受惠。全球央行採取緊縮貨幣政策,當中美國聯儲局9月份正式踏入減息周期,並預期今年仍有50點子的減息空間。黃金沒有利息收取,在減息周期下,令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變得化算,支持金價。另一方面,黃金以美元計價,減息會拖累美元滙價,令黃金對海外買家的吸引力上升。

黃金除了作為避險資產的角色,還可以令投資組合更多元化。美元是全球各國央行儲備貨幣,目前部份央行選擇去美元化(Dedollarisation),增持實體黃金儲備,降低美元佔外匯儲備比重。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在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央行淨購金量按年增加6%至184噸。

投資黃金需求增加
內地經濟、房地產市場疲弱,股票市場波動性極大,投資者在選擇投資工具相對審慎,部份保守投資者把資金轉為投資黃金,成為支撐金價的另一原因。
黃金作為投資工具,當黃金價格上升,自然吸引投資者將資金配置到黃金相關市場。以追蹤黃金ETF(交易所買賣基金)為例,當這些基金錄得資金流入,發行商要被動地買入黃金(無論買入相對價值的實物黃金作儲備,按照相關基準的同一組成及比重),直接推動黃金價格和需求。

黃金ETF捕捉金價升勢
投資者若然看好金價前景,買入實金,固然最貼近「市價」,但需要考慮投資門檻、買賣便捷,以及存放等的因素。黃金ETF可補捉金價走勢,相對之下,入場門檻較低,買賣更為方便,當中市場上規模最大、交投最活躍為SPDR金ETF(2840)。SPDR金ETF 追蹤隨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黃金價變動,買入相對價值的實物黃金作儲備,在全球4個城市上市包括紐約、香港、新加坡及東京上市,以港幣交易。
另外,市場亦有其他槓桿ETF,例如兩倍正向槓桿的FL二南方黃金(7299),直接投資於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大家要留意的是,當金價上升時可以增加投資者的回報,但虧損時亦會倍增,因此風險亦較大。

3金價3000美元指日可待?
黃金期貨今年以來已有34日刷新即市新高,對比2011年創下的38日歷史紀錄,只相差4日。上述一連串因素,包括地緣政局不穩、減息持續、各國央行持續買入黃金增強儲備等,支持金價造好,預測今年內有機會挑戰3,000美元關口。

市場短線關注美國國債孳息率和美元匯價走向,以及隨着美國總統大選逼近,不排投資者傾向增持現金,或者趁金價創新高沽貨獲利。雖然目前金價沒有見頂大跌理由,但技術走勢而言確實呈超買,高追風險較大,待回調再增持較為可取。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經理黃智慧
trurywong@kingston.com.hk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本人並無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評論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投資者須注意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詳細閱讀有關之風險披露聲明及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