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馬拉松私記(上)

- 2 Mar 2017
首先,我害怕。
21公里這可說是個相當恐怖的數字,只不過是半個馬拉松,但這數字對於一個從沒有任何跑步習慣的人來說,實在是天文數字。
去年秋天Nike來電邀請我參加半馬,我起初沒有特別感覺,就似平時人家邀請我去記者會,我無甚麼責任感地說了聲好,心中一念不過「到時先算」。
我喜歡打籃球、踢足球,喜歡的原因主要不是爭勝,更多是享受和朋友一起,因此參與時都主要擔當搞笑角色。由小到大我從來沒有為了讓自己進步而努力的意識,甚麼都是靠天才,毅力這回事對我來說太戲劇性,不合我的個性。唯一的推動力,就是覺得或者練練跑可以讓我踢足球時不會那麼快無氣。
直到第一課Nike為我們安排的訓練,一大班傳媒朋友同聚一起,只不過是訓練前的熱身已經讓我氣來氣喘,然後我半開玩笑、心裡卻打定主意地說,這次的目標就是練好坐巴士的技巧(跑太慢被趕上車淘汰)。

然後從那10月25日第一天開始,我開始了參加每星期一次的訓練。
我從來無懷疑過自己能否跑10公里的距離,作為一個間中還會踢踢球的中年漢,應該還好吧。但21公里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隨著訓練的強度慢慢增加,我發覺身體上一度被忽略的問題都開始浮現。以前打籃球勞損的膝蓋,及主韌帶已經斷掉(沒有駁回)的足踝,一旦進行長時間跑動後,疼痛感便一一出現。幾次較長距離的訓練時,疼痛甚至轉變成劇痛。教練們也許都記得我那個誇張外露的痛樣,然後在他們建議我提早結束訓練時,那強烈的慚愧真實非常。
對於能否完成21公里的賽事,我在那時可以說是相當有信心,我知道我一定做「不」到。
但明明確信自己做不了,我沒有因此停止訓練。很大原因是Nike用心給我安排的訓練,還有幾位充滿熱情的教練,我覺得,即使最後能否參加比賽,又或者能否完成比賽,都不是我停止的理由。
我繼續的跑。
而且不單止跟大圍訓練跑。我開始自己一個人在家附近跑,沿著城門河一個人跑。

你們可以想像,做起和我人生背道而馳的事是甚麼感覺。我喜歡和朋友待在一起玩,要是在訓練中,總算有其他認識的朋友在周遭,但自己練跑,卻完全是你自己一個人的事。
當時我心裡所想的,已經很大程度變成一種責任。人家這麼認真的對待,我無理由太過隨便吧。然後在開始了認真練習的同時,我發現了另一個世界。
如果年輕十年,我知道自己一定跑不了這個長跑。因為凡事急躁的自己,要是在賽場上看到別人在旁邊超越我,一定忍不住加速追趕。要是在跑長跑時有這心態,那你就死定了。差不多四十歲的這年紀,已經慣了在球場上被身邊風馳電掣的年輕人趕過。而自從那足韌帶斷裂休養過一整年後,我對自己身體的衰弱已經清楚不過。身體上每一塊肌肉、每一條韌帶的極限我都掌握得明明白白。別人比我快,就讓他們去吧,我要掌握的是自己,要挑戰的,也只能是今天的自己。

跑步時我無比平靜,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繼續的跑。跑的時候我從來阻止不到那悲觀內省,身體一直跟我說:「你唔得架喇,你唔得架喇,跑乜鬼扮勁扮有型,返去啦。」我聽得好清楚,然而我卻繼續的跑。
在不斷的自我質疑和固執的堅持之間,時間到達一月中。距離正式比賽還有一個月左右,這時我因為工作要到歐洲去。身處歐洲的兩個星期,我曾經跟自己說要在那邊繼續練跑,但最後沒有,一次都沒有。天氣冷是原因,工作忙精神不夠是原因,懶才最好地解釋了所有。又或者,其實我是在找一個讓自己放棄出席比賽的藉口。那期間我大吃大喝,身上唯一有運動的只是我的胃。心想回到香港後只剩下一個多星期就要跑了,到時狀態又差,又會有時差的問題,放棄合情合理。
(下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