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I/ATLAS」是星體還是外星飛船?年底可能攻擊地球?【神秘學院094】

- 22 Aug 2025
哈佛大學一名天體物理學家近日公開一份研究,表示一個面積和紐約的曼哈頓(Manhattan)相若的外星飛船,可能在年底攻擊地球!

3I/ATLAS是彗星還是戰艦?
根據《The Mirror》報導,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 Avi Loeb 與著者 Adam Hibberd 、Adam Crowl 近日發表一份論文,稱太陽系中的一個神秘物體,極可能是一艘外星飛船,而且可能在幾個月內襲擊地球!
Loeb指出,這個一直被視為彗星名為「3I/ATLAS(前稱A11pl3Z)」的物體,真身是至今為止第三個疑似探測到的天外訪客,正以驚人的速度穿越太陽系,Loeb認為該物體的軌道特性,使其容易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接近地球,在11月底最接近太陽時,能夠秘密地移動或是留在太陽系內,甚至是發動攻擊,原因是「3I/ATLAS」的路徑很不尋常,它非常接近金星、火星和木星等行星,出現這種情況的機率不到 0.005%,不過,美國太空總署(NASA)則向外界表示,「3I/ATLAS」與地球的距離不會小於1.6天文單位(或2.4億公里),「將於11月襲擊地球」的說法,純屬毫無根據的恐嚇言論,隨後和 Loeb 合著的兩位作者,也強調論文內容純粹是基於假設。

那麼,甚麼是真的?
2025年7月1日,位於智利的ATLAS(Asteroid Terrestrial-impact Last Alert System)望遠鏡,捕捉到一顆異常天體的蹤跡,其速度達到每秒58公里,約每小時20.9萬公里,呈現雙曲線軌道,意味著它不受太陽引力束縛,屬於來自太陽系以外的遙遠星系,被命名為「3I/ATLAS」(或C/2025 N1 (ATLAS)),成為繼2017年的「Oumuamua」和2019年的「2I/Borisov」後,人類觀測到的第三個星際天體,從亮度顯示它可能由冰、塵埃或其他物質構成,如同一顆典型的彗星,然而,它的軌道卻異常詭異,關鍵是不單當它於2025年10月29日抵達近日點(距離太陽約1.36天文單位)時,正好進入地球所有的觀測的盲點,在太陽的強光下完全掩蓋蹤跡……難道這個並非彗星?

「3I/ATLAS」的名稱代表第三顆被發現的星際天體(3I),即來自太陽系外的天體,由ATLAS望遠鏡系統發現。ATLAS是「Asteroid Terrestrial-impact Last Alert System」的縮寫,專門偵測可能撞擊地球的小行星。這顆天體的軌道呈雙曲線,證明它不受太陽引力束縛,來自星際空間。

作為哈佛天體物理學家,Loeb相信這不是自然天體,而是一艘外星文明的飛船,甚至可能帶有「敵意」!如此低的機率(0.005%)暗示其軌道可能是精心設計的,類似於人類發射的探測器,會選擇特定路徑以節省燃料去達成目標,利用太陽的引力進行助推,從而隱秘地調整軌道,甚至在11月底接近太陽時執行某種「任務」。

他甚至提出了一個極端的可能性:這艘飛船可能在接近地球時「發動攻擊」,對人類造成「可怕的影響」,Loeb引用科幻小說《三體》中的「黑暗森林」理論,認為外星文明可能採取隱秘行動,以避免暴露自身位置。這理論由中國作家劉慈欣提出,認為宇宙如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潛伏的獵人,為求生存而保持沉默,因無法確定他人意圖,主動暴露可能導致毀滅,因此文明間傾向先發制人,這理論解釋了宇宙沉默的原因,也反映出深層的宇宙生存焦慮。
無論院友是否認同這個理論,院長認為它融合了博弈論與哲學思考,在缺乏信任與規範的宇宙中,武力可能真是唯一的保命手段,院長認為Loeb的推測很有意思,但科學需要證據,而非想像。

NASA與科學界的反擊
即使Loeb有強調衹是推測,但也迅速引發軒然大波,除了遭到主流科學界的強烈質疑,NASA也發表文章駁斥,包括這顆彗星與地球的最近距離不小2.4億公里,即相當於地球和月亮距離的600倍,幾乎沒有任何碰撞或威脅的可能性。即使有天文學家同意 3I/ATLAS的軌道異常,但並非無法解釋,包括位於太陽方向的觀測盲點,並非萬中無一的罕見現象,過去也有過彗星在類似位置「失蹤」,而且,若3I/ATLAS是外星飛船,應能檢測到異常的電磁信號、熱輻射或結構特徵,但目前的觀測數據僅顯示其彗星特性。

相反媒體和科幻迷和外星文明愛好者,都支持Loeb的觀點,認為3I/ATLAS的軌道顯示「故意隱藏」的行為,聯繫到近年多次大型UFO目擊事件,將政府否認視為「陰謀論」,認為Loeb在利用公眾對外星生命的恐懼博取關注,支持者認為這可能是人類首次與外星科技接觸的證據,同樣地,NASA的澄清讓許多人鬆了一口氣,不過,永遠也有質疑官方的聲音出現,到底誰在隱瞞真相呢?如果NASA說沒事,那為什麼不公開更多數據?
3I/ATLAS的爭議已並非單純的科學論戰,而是一面照見人類心態的鏡子,院長認為它反映了我們對未知的渴望與恐懼,渴望發現外星文明,證明我們在宇宙中並不孤單,同時又恐懼未知力量可能帶來的威脅。Loeb的推測或許過於大膽,但它激發了公眾對天文學的興趣,也促使科學家重新審視星際天體的性質,這方面是存在作用的。

不妨將3I/ATLAS看待成一個關於科學、想像與真相的寓言吧!它提醒我們,在探索宇宙的道路上,保持開放的同時,也需堅守理性的底線。或許,真正的「外星訪客」並不在天空中,而在我們對未知的無盡好奇中。
2025年的秋天,當3I/ATLAS掠過太陽系時,它是否會成為人類歷史的轉折點,抑或僅是宇宙中一顆短暫的過客?無論答案如何,這場關於星際訪客的爭論已讓我們重新仰望星空,思考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