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浩翔專欄】初之斷捨離

- 19 Apr 2017
你不用跟我睡過,也不難知道我是一個矛盾的人。
在瘋狂購物和收集東西之同時,其實我也嚮往近年源起於日本的簡約主義生活。在書店看到佐佐木典士的《我決定簡單的生活》時,就忍不住買下來。身邊朋友卻認為任何人都應買這本書,唯獨是我不成。

當嚮往這種簡約生活時,我想到的首先就是購物,這也算夠諷刺吧。我花了兩三天時間看完這書,它對我有著莫大的啟發。書中談到許多近年盛行斷捨離主義的執行方向,首先簡約主義並不是一個目的,而是理解自己人生的一種方法,沒甚麼大方向,也不用看完整本書才開始掉東西,作者甚至建議在看的過程中就邊看邊掉。
當物質生活越來越好,我們確實是越來越多垃圾。消費社會的廣告宣傳一直向我們推廣,要收集東西來改善自己生活。這方面我中毒極深,沒法一下子像作者那樣改過來,尤其我對實體書的偏愛,實在接受不了把所有藏書都變成數碼書(對閱讀器Kindle的實用性先按下不表)。

但在看書的時候,我得到另一個啟發,人生除了實體雜物外,其實還有許多生活上的數碼雜物,可先從掉這些東西作開始。就像Gmail中的郵件,當初一直覺得將來或許會有可能要查閱,可是數年下來,你根本不會再去看那幾千封郵件,那為甚麼還要留住呢?又正如微信中許多季節性和臨時活動的朋友群組,你根本不會再答話,又或是其他人都已默默退出了,但它們依然存在於你手機裡,一直沒刪除。

除了群組,微信的表情圖像也如此,由於免費下載,只要看到稍微有趣的新圖像,或是覺得別人發過來的一個表情鬼馬,就趕緊把整系列下載,弄得手機有著四五十組表情圖像。書到用時方恨少,但圖像用時卻嫌多,太多圖像反讓我們找不到真正想表達自己的那個。

有一段時間我曾想讓自己更系統一點,於是就跑到那種專門賣收納罐的店,買下一大堆盒子回家。但佐佐木提出了一個見解,要進行簡約主義,就應該直接把所有收納工具全扔掉,因為這容易讓我們有個妄想,有了收納工具後雜物就會少了,但其實收納工具只是讓我們覺得雜物可以存在,繼而越儲越多。因此要擒賊先擒王,最先扔掉的,就是各樣收納工具。

首先,最值得扔掉的就是我家中那兩個買了七、八年,用過不多於三次的洋葱和蒜頭盒。其實一個洋葱買回來,就是為了做飯,為甚麼非要用個盒子把它裝起來呢?聽說這樣可以保存久一點,但不常在家吃飯的我,不知有多少次最後是把洋葱放到發霉扔掉。既然已經浪費了一個洋葱,為何還要多浪費一個膠盒?我已想不起當初為甚麼認為自己需要這樣的盒子,但還記得在買下時,是有種莫明的幸福感,彷彿為能夠照顧到生活中的一些細節而感到溫暖。在看完這書不久後,我毫不猶疑就扔掉。盒子太多是我人生中的一個大煩惱。

雖然我無法做到像家徒四壁的那種極簡主義生活,但也想盡量往拋棄雜物這路上有所進展。這是一種生活形態,斷捨離不代表要過苦行僧生活,而是讓我們在每次購物時想得更仔細,搞清楚自己的真正需要。
接下來會繼續拋棄所有我認為沒用的東西,但在這條路上,首先得處理就是這本看完的書。每本我看過的實體書都會保留下來,因為我會把我認為有用的內容或語句劃下間線;加上每次看一本書都會用上我大量精力和時間,而過去我奉行的策略是,要是這書不值得保留,那我根本就不該開始看。
可是看了一本極簡主義的著作時,不就是進行了一次最諷刺的事,讓我家中又多一物了嗎?以佐佐木的「一in一out」來說,既然這書為我input了極簡主義這思想,同時也應該把這書送走。於是我選擇在筆記本上寫下其中重點,然後把書寄到澳洲給我表弟,不能說這是為他增添一個雜物,只是我認為書能夠存活下去,亦算是其傳播意義。而在過程中,剛巧我公司有個同事說起自己也在研究極簡主義生活,正抉擇如何扔東西,於是我馬上把書借給她,著她看完後交還給我助理寄到澳洲去。這樣此書在交予我表弟手上前,又再感染多一個人,算個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