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惡俗世代插一刀

- 4 Mar 2017
你有沒有幫襯過那些大型連鎖廉價化妝品店?又或者是那些店名看似日本品牌但實質是老翻人家名字的廉價家品店?說真的,生活艱難慳得一蚊得一蚊的道理我懂,不過你知道,每一個走進這些店子交出金錢的人,都是將香港推向惡俗循環的元兇。在嘲笑某國強人周街踎影響市容的同時,你又是否知道我們在挽救這種無可救藥的大勢上還有一點可以做的?
社會不時有聲音在述說著國內的消費力巨大而惡俗,從而影響到我們生活的種種層面。聽到這些,附和聲音總是不絕。但作為香港人,單純地將對方定在一個下風位置讓自己看起來高人一等是否已經可作結論?我們又有沒有自省過,在鼓勵他們繼續惡俗的我們也有一定責任,甚至到頭來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社會環境,很大程度或者是我們咎由自取?
自由行放寬,加上國內經濟高速發展,由內地來港旅行消費的人數急遽增長,不少來訪香港的內地旅客千里迢迢來港,要購買的,不過兩個字「信心」。我親眼目睹過旅客行李箱內裝滿的只是廁紙,這是個好例子,說明了他們連最簡單的質素要求,都不見容於國內。
追尋更好的,本是他們前來的目的,畢竟在國內沒有更好,他們就欠缺了學習的機會。來到香港,迎接他們的又是否心目中所想的「更好」?或者把所有香港人都概括在內並不正確,那我們即管先把矛頭收窄到財團或是有能力開店的人們。在自由行風吹得最熾烈的時候,香港出現最多的店舖是甚麼?是金行?是錶鋪?非也,是劣質化妝用品店。
劣質化妝用品店就是一個最佳的例子,說明了部分最前線香港人是怎樣去迎接國內消費群眾。因應他們平均低落的品味和要求,最熱門的遊客出沒地區湧現了大量銷售相對劣質產品的店舖。在商言商,有求就有供,你當然可以說沒有責任去教育對方。而資本主義社會,賺錢才是王道。賺錢的有能力負擔更高昂的租金,於是更多的劣質商店開始替換了其他有質素或是有特色的店。為了賺取這群未有機會認識優質貨品的人們的錢,為了有幾盡賺幾盡,為了即刻賣即刻賺,於是我們可以看到香港本身的店鋪質素漸趨低下。

結果是,來自內地的人繼續滿足於這種低質,連帶他們所熟習的購物環境和服務質素亦被照辦煮碗,從而讓他們把其他諸如此類的生活習慣亦可以大模斯樣的的延伸而來。他們從物質到服務都沒辦法得到學習進步的機會,甚至不知道正在做著荒謬無比的事。他們慘,香港人因而要忍受他們更慘,不過這還不是最慘。因為這些低質文化連帶香港人也因為耳濡目染,對於質素的理解力亦開始分崩離析。
品味的培養需要時間,但周遭的環境欠缺了讓你進步的條件,後來香港甚至出現一些原本只應存在於國內的侵犯版權的店,我們的態度是怎樣?是安然接受。你甚至可能有幫襯過,這就是可悲之處。
要明白,人如果一直都徘徊在低質素的生活當中,要求進步就變成天方夜譚。他繼續沉淪在那些惡俗的漩渦裡,直到把我們都拖下水,實在怪不得誰。而令人惶恐的是,我並非單純的針對香港人,因為全世界都似乎在做著類似的事,即使是歐美各地,許多國際名牌也把這群客人當羊牯,在賺快錢的同時,將自己過往的所有堅持和原則都放棄。因為一個市場百年一遇的奇蹟性消費力,而把整個世界拖拉著倒退,這件事很恐怖,但正在繼續發生。
我們可以做甚麼?要求自己在消費時理解更多產品背後的資訊,不一定只單純地看價錢,因為價錢貴不一定代表產品質素好,也不一定代表品牌有社會責任。這些事如果我們願意看多一點,學多一點,支持一些值得支持的,縱然是杯水車薪,起碼我們可以讓有心的人走得更遠,而我們也可以在這個俗不可耐的時代中苟且偷生多一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