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每12年有一個任務?每個人生階段態應該要做甚麼?未來要有甚麼規劃?

- 31 Dec 2024
《論語》為政篇中講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以十年為單位歸納人生每個階段都有其需要學習之處。然而如果單以個人學習、工作來說,若能以十二年一輪為範圍可能更為準確。按這個劃分之法,讓你好好理解每個階段最重要的任務。

第一輪(1至12歲):認識世界
這個幼童階段,是智慧的啟蒙。對應現今社會,大概就是出生到小學階段。孩子在這十二年之間要學習的是認識這個世界,由於身體與心智都未曾成熟,在這段時間是可以盡量犯各種的錯,並從中學習正確的事。

第二輪(13至24歲):理解自己
青少年階段是由小孩子過度到成年人的階段,大致就是中學到大學的階段。這中間的年紀,最大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成年的世界。這也是由上一階段的理解這世界,轉為好好瞭解自己。自己所擅長的、所喜好的專業、職業應該在這段時間搞清楚,並作好熱身,準備在下一階段正式投入戰場。

第三輪(25至36歲):金錢並非第一
這個年紀可以稱為拼搏的黃金期,因為進入這階段,你應該已經對自己和世界有了充分的認識,並籍著體力最為充沛的這段日子去建立自己事業的根基。然而因為這個年紀只是開展事業的前期,所以大部分人也會在這段時間捱得最辛苦。做的事情最多,但賺錢卻未必最有效率,畢竟這是個磨練能力的時期,所以你的收穫也並不應該只以金錢作衡量。要關心的,反而是在事業中學到幾多技術?建立到幾多人際脈絡?而這些才會成為之後讓你賺取回報是否有效率的關鍵。

第四輪(37至48歲):職場分水嶺
黃金期過了,並不是立即進入收成期,而是一個分水嶺。自第二個階段理解了自己的喜好和能力之後,黃金期讓你累積了更多經驗以外,你也應該清楚自己到底在事業上應該走技術路線還是管理路線。能夠兼顧兩個路線的情況並不是沒有,那也是個選擇,但大部分人在這個階段,都可以得到一個小總結,到底自己是應該在技術上精益求精?還是更適合作為領袖管理團隊一同前進?兩者不一定有高低之分,更大程度是看個人性格。而在職場上,視乎不同職業種類,兩者的收入與及未來發展空間可能有相當差異。

第五輪(49至60歲):真正的收成期
這個階段看似很闊,橫跨了四十、五十及六十歲,但當你進入這階段時,事業應該已經變得穩定。體力上你未必是最有幹勁的那一批,但經驗和技術足以令你舉重若輕。我們很常說的「收成期」大概就是這個階段,這時候你未必需要花費很多精力,但金錢收入卻通常會比較充裕。如果在這階段你還能夠有機會學習到更多其他事物,那就是個很大的運氣了。

第六輪(61至72歲):施比受更有福
這年頭60歲對很多人來說仍然很年輕,要說退休也還早,不過由於在事業上已經發展得差不多,金錢收入也許都已經不再是你主要關心的事情,或許這階段你要問的,是倒過來到底你可以給予別人甚麼?在這個自在的年紀,還在工作的話你應該已經累積了非常足夠的經驗,如果能將這些經驗多點分享給後輩,讓他們能進步得更快,這就能體現到你最大的價值。

第七輪(73至84歲):事業人生皆如戲
對生命充滿熱情的人來說,退休這兩字是沒意義的。七十多歲來說,要是還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讓你繼續留在崗位,那本身就已經是個福氣。工作於你來說,已經與遊戲沒有分別。每一天還在發生的事,都足以讓你好好感受到世界仍然在轉動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