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淋浴|Dark Showering是什麼?歐美潮流低刺激沐浴 有助睡眠減壓

- 08 Oct 2025
沖涼都要有儀式感?歐美最近流行起「黑暗淋浴」(Dark showering),當然不止關燈洗澡這般簡單,更有專家指可幫助安定神經、配合身體入眠節奏,到底是什麼玩法?

什麼是黑暗淋浴(Dark showering)?
所謂「黑暗淋浴」(Dark showering),是指於極低光的環境中沐浴,移除刺眼照明與手機干擾,讓注意力回到水流觸感、皮膚溫度、呼吸節奏與氣味,將日常清潔轉化為睡前過渡:先讓神經系統放鬆,再銜接就寢。

黑暗淋浴熱潮何來?
後疫情年代,長時間用屏幕與夜間亮光成為許多人的日常。社交平台上關於「黑暗淋浴」的短片與心得帶動討論,令其從「小習慣」變成話題,加上「黑暗淋浴」的門檻低、成本少,且能回應夜晚過度照明與資訊過載的城市壓力,遂於歐美掀起熱潮。

黑暗淋浴:科學有根有據?
夜間受強光刺激會干擾褪黑激素分泌與晝夜節律,反之,在昏暗環境中進行溫暖的淋浴,可同時給身體兩個有利睡眠的訊號:其一是低光帶來的「該慢下來」的訊號,並能配合「專注身體感受」的做法,幫助由警醒轉為放鬆;其二是溫水淋浴後的散熱過程有助核心體溫回落,促進入睡。

黑暗淋浴 ≠ 完全黑暗
雖然叫做「黑暗淋浴」,但完全漆黑並非必要,也未必安全;做法重點是把亮度降到不刺眼的程度,建議以暖黃小夜燈、可調光壁燈或蠟燭營造微光,既保留方向感又不打亂夜間節律;若浴室多鏡面或高反光物料,宜留意反射造成的眩光。當然,最重要是小心地滑!

黑暗淋浴:水溫、時間同樣重要
夜間以溫暖(非灼熱)水溫較能放鬆肌肉與神經,並在離開浴室後藉由散熱推動睡意。若家中花灑可切換模式,較柔和的「雨淋式」比強勁水柱更適合沈靜情境;淋浴時間毋須過久,約十分鐘已足以形成穩定的放鬆訊號,且避免過度清潔帶來的乾燥。此外,亦建議把這段淋浴安排在就寢前的一小時內,持之以恆更見效果。

黑暗淋浴:氣味、聲音增添儀式感
把暗光淋浴當作「把腦內雜訊關小聲」的過程:進浴室前先把手機放在外面,入浴後刻意放慢動作,配合四拍吸氣、六拍呼氣的節奏;可在安全位置點上蠟燭或使用暖黃小燈,選擇具安撫感的氣味(如薰衣草、木質或洋甘菊),再以輕柔的環境音或白噪音陪襯。重點不是堆砌香氣或器材,而是把注意力穩穩帶回身體。

黑暗淋浴:睡眠前的放鬆儀式
到底「黑暗淋浴」是否真有神效?說到底也不能取代規律作息與良好睡眠習慣,不過作為生活節奏急促的香港人,長時間用屏幕早已成常態,要在有限空間與繁忙作息間找一個喘息位,「黑暗淋浴」的可取之處在於簡單、可持續、成本低,真正讓夜晚恢復夜晚的節奏。當你下一次準睡前沐浴時,不妨給自己十分鐘,靜下來試一試「黑暗淋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