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85年出生的Xennials世代|童年沒手機沒網絡,卻是首批面對所有數碼轉型的世代

Esquire HK - Park Chan
  • 24 Oct 2025

GEN Z世代或者想像不到沒有smartphone、沒有網絡的世界會是怎樣,而一群生於70年代尾至80年代的中年人,即是所謂的Xennials,他們的童年卻是沒有手機、沒有網絡,他們是最後一批深刻體會「脫網生活」的人,同時亦是第一批接觸一切電腦、上網、手機轉型的一代,Xennials融合了「X世代」與「千禧世代」的元素,成為兩大世代之間的細小族群,這一微世代成為連結前後世代紐帶的同時,也同時是面對住近世代最大鉅變同時適應著的一代,你,又是否其中之一?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77-85年出生的Xennials世代|童年沒手機沒網絡,卻是首批面對所有數碼轉型的世代

Xennials是甚麼?

Xennials這個稱呼最早出現在2014年的GOOD雜誌,由作者Sarah Stankorb創造出來,它巧妙地融合了「X世代」與「千禧世代」的元素,用來指稱夾在兩大世代之間的細小族群。關於Xennials的出生年份,大部分資料都定位在1977-1985年,然而,世代專家Alastair Greener在2025年的書《Generationally Speaking》中,將邊界限縮到1979-1982年,突出這段時間內的人更精準地經歷了科技變革。無論如何,這群人大多是嬰兒潮世代的孩子,在90年代的社會巨變中步入成年,他們在從網世界到數位轉型的關鍵階段時代中成長,是最後一批感受無網世代的群體,也是首批接觸電腦、網絡與手機的世代,直到今天,他們仍有足夠的知識與資本,站在世代的前沿。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77-85年出生的Xennials世代|童年沒手機沒網絡,卻是首批面對所有數碼轉型的世代

童年生活:無數位干擾的純樸階段

Xennials的幼年時期大多在缺乏科技影響的氛圍中渡過,他們是最後一批深刻體會「脫網生活」的人。未有smarphone甚至未有手機,更莫論social media,年少的世界也沒有上網這回事,所有的關係都是親身接觸,靠打固網電話、親自上門搵朋友,出去玩是玩戶外遊戲,而非人人一部smartphone來建立人際關係,就算是打機,都是一班人到一個人的家中一起玩!這班人小時候去圖書館用索引卡找書,而不是上網搵WIKI,更不是問AI。

77-85年出生的Xennials世代|童年沒手機沒網絡,卻是首批面對所有數碼轉型的世代

這一代於「緩慢但純粹」的環境中長大,同時在資訊教室中迎接網路時代的曙光。這一代的娛樂可以很簡單的玩閃卡、奇樂圈、到TOMICA、LEGO、四驅車、機械人、及Barbie等組成,加上早期的遊戲機任天堂或者單機玩的電腦遊戲組合而成,音樂則透過收音機、Walkman甚或後期的Discman播放,這種傳統童年的玩樂,無網絡也少資源,一切都不會變化得那麼大,玩具可以玩很久,遊戲可以玩很長時間,而音樂也要儲夠錢才買得下一盒錄音帶或CD,而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想娛樂就更需要創意,與後來世代,有上千萬個app為他們而生的娛樂形成鮮明對比。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77-85年出生的Xennials世代|童年沒手機沒網絡,卻是首批面對所有數碼轉型的世代

Xennials到了14、15歲步入青春期,開始目睹了科技的飛躍發展,電腦不再是單機,上網終於普及,每個這一代的人都會記得56k modem撥號上網的刺耳噪音,阿媽會話要打電話而你就不能再上網;見證住YAHOO、Google的誕生,甚至Gmail也是在他們大學畢業後才誕生!而他們再見證住手機的變化,從當年單色屏幕的手機,Nokia、Ericsson及Motorola是御三家的世界,到後來日本、韓國手機的興起,再到後來手機有鏡頭,然後到今天萬能的iPhone。

他們也是首批透過ICQ即時通訊,卻仍然有寫過信寄送明信片的人,從卡式錄音帶過渡到Spotify,這一代的人經歷過太多「從無到有」,所以更具備一種「科技適應力」,能夠連續數小時遠離手機,但又在環境過度寧靜時產生「數位不安」。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77-85年出生的Xennials世代|童年沒手機沒網絡,卻是首批面對所有數碼轉型的世代

他們同時掌握兩個領域:在無網童年習得面對面交流,約出街不可以遲到,因為沒有手機會聯絡不到,而到後來,網路興起,隨時都可以互動。這種雙軌經驗幫助他們在資訊氾濫中維持平衡,權衡便利性與疲勞感。

77-85年出生的Xennials世代|童年沒手機沒網絡,卻是首批面對所有數碼轉型的世代

不少Xennials都已經40歲上下,在不同的工作環境,都差不多在中上層的位置,他們不停作為第一代去掌握新科技的人,也在這世界扮演著推動者的角色,他們熟悉AI、iPhone甚至是Crypto,但他們卻也是最後一代真正記得「離線世界」是怎樣的,也是最後一代渡過「離線世界」的生活的人,成為時代愈演愈急的見證者,或者今時今日,他們都逃不掉數碼網絡的世界,但至少他們試過那一種「無」,那一種「純粹」。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Esquire Picks
投票即賺20分換取豐富 Cosmart 獎賞
投票即賺20分換取豐富 Cosmart 獎賞
訂閱Esquire接收最新男士生活資訊
Sign up FOR ESQUIRE_PAPER NOW!!
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