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昌食品結業| 一個時代的終結!北上消費趨勢下 大昌食品市場難敵時代洪流

- 18 Mar 2024
記得以前中學時期,每當相約友人BBQ或火鍋飯局,必然會去佳寶或大昌食品市場買料,當年兩間食品市場所售賣的食材品質雖不算一流,但起碼性價比高,中學零用錢不多,人均HK$100就可食到攬住個肚。回想80年代開始於多個公共屋邨開設門市,擁39年歷史的大昌食品市場突然宣布結業,慨嘆可懷念童年之地又再少一間,實有點唏噓,市民看到的可能只是事務的結束,但筆者看到的,是一個集團因應時代轉變,而放棄業務的本根,但其實仔細了解集團的業務發展背景,加上現時香港的時勢,又不難怪集團會有如此決定。

大昌行集團於1949年由恒生銀行創辦人何添、何善衡、梁球琚所創辦,初名恒昌公司,為一間小型食品貿易企業,並在上環設有多個倉庫,從最平實的業務做起,大昌行從開業就已踏入食品與快速消費品貿易及分銷業務,至今已逾70年,大昌行業務起家是兩部分,第一部分是食品業務,第二部分是汽車業務,於60年代的香港,柴、米、油、鹽算是當時較重要的物質,以「食」的業務更以高速發展,大昌行集團於1979年成立的大昌食品市場,前身為「大昌行員工特賣中心」,當初就以攻打食品及特價急凍食品市場為主,於1985年大昌行集團在香港開設急凍食品連鎖專門店,將特賣中心的店改稱為「大昌貿易行食品肉類海鮮特價市場」,後再於1992年再更名為「大昌食品市場」,其標誌亦變更,標誌上的菜、肉、魚圖形,象徵為顧客提供每日必須的食品,綠色設計代表著產品的潔淨衛生,而近年大昌食品市場亦會為客人提供來自世界各地的高級美食,如海味、法國鵝肝、餐酒、日本空運鮮果蔬菜、鮮凍肉類、海鮮、有機健康產品等,亦於葵湧自設食品加工中心,在1980年代初率先推出香茅調味料與即食菜包等,此舉一亦不少店舖相繼仿效。大昌食品市場高峰時期共有50家分店,但隨市場上的競爭漸多,縮到全港只剩28間店舖,然而時至今日,集團業務其實已涵蓋及分銷各類產品,包括汽車、醫療保健、電器、物流和快速消費品等。

隨年代轉變,人不但對食品的要求提高,對生活品質亦相當看場重,現時大昌行集團的業務不只在香港,更早已遍佈大中華,集團第二核心為汽車業務,於2014年就已在中國擁有80間4S店(集汽車銷售、維修、配件和資訊服務為一體的銷售店),當中覆蓋不少中端及高端品牌,高端超豪華的品牌包括有Bentley 賓利、Ferrari法拉利、Maserati瑪莎拉蒂、Aston Martin阿斯頓馬丁,豪華品牌主要有Audi奧迪、Mercedes-Benz賓士和Lexus凌志;中端品牌的日本品牌都有,TOYOTA豐田、Honda本田、Nissan日產、上海的通用別克Buick、Chevrolet雪佛蘭等,當中Bentley 在中國就已有7間代理,為中國最大的Bentley 經銷商集團,而豐田更有著不少旗艦店,至於Audi亦曾是由大昌行集團作港澳獨家代理,後於2020年由錦龍汽車集團接手,集團當年早已靠汽車業務打遍天下。

於2019年,大昌行集團旗下分支,成立於2009年的大昌行汽車租賃就看準因個人運輸業務與公司普遍在購車養車方面存在著不少擔憂性問題,例如前期購車初始投入大、資金壓力高、或維修保養費用等的不確定性因素,與擁超過260多年品牌歷史的MAN Truck & Bus,聯手於國內推出創新車輛租賃服務,產品系列包括廂式客貨兩用車、卡車、巴士、柴油和燃氣發動機,以及終端到終端的客運和貨物運輸服務,廣泛運用於國內消費、油田、銀行等各行各業,並獲得了高度認可。

近年大昌行集團旗下的大昌行物流亦有動作,現時大昌行物流業務已覆蓋內地逾180個城市,擁有75萬平方公尺倉庫面積,可於大灣區提供多溫區物流服務及一站式解決方案,眼見愈多愈多港人北上消費,對國產食品亦改變以往抗拒的心態,眼見自己有著-18攝氏度的冷凍儲存水準,加上溫控物流方面處於領導的地位,在跨境和專業冷鏈解決方案方面擁絕對優勢,於今年3月初就與多家飲料、快餐與家居零售品牌簽訂新的業務協議,集團業務總監高文謙更直指希望通過投資改良基礎設施、在港開設新倉庫、升級倉庫管理系統,以及改進實時監控貨盤位置和溫度的技術,為客戶提供無縫的物流服務,滿足不同需求,面對亞洲有著高達3.5萬億至4.5萬億美元的市場,加上港人在港消費意慾大大降低,集團寧棄這片彈丸之地的食品市場,放眼望向大中華,也屬無可厚非。
(以上評論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投資者須注意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詳細閱讀有關之風險披露聲明及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