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iveroo宣布撤港| Keeta「燒錢六式」VS Foodpanda求生之戰 戶戶送風褸更炒至HK$500!

- 13 Mar 2025
2025年3月10日,戶戶送(Deliveroo)突然宣布撤出香港市場,平台將於4月7日正式停運,結束9年征戰。
這一消息猶如一枚震撼彈,瞬間引爆網絡熱議。曾經與Foodpanda、Keeta三分天下的外賣巨頭,如今黯然退場,留下約萬名外送員和200名員工的命運懸而未決。更誇張的是,消息一出,網上二手平台Carousell瞬間冒出「絕版」戶戶送風褸,炒價高達HK$500,甚至連紙袋都賣到HK$8888!這場撤退,不僅是外賣市場的大地震,更是香港消費模式的縮影。

那麼,究竟是什麼讓這家市值曾達196億港元的英國外賣巨頭在香港折戟?是市場太小容不下三巨頭,還是Keeta的「燒錢戰法」太狠?

香港外賣市場看似熱鬧,但背後卻是個「僧多粥少」的戰場。
根據戶戶送官方數據,2024年香港市場僅佔其全球總交易額的5%,更慘的是,對國際市場(英國及愛爾蘭以外)的總交易額還有5%的負面影響。簡單來說,香港這塊蛋糕太小,養不活三個平台。相比之下,Keeta在2024年第一季已搶下43%的食品外賣訂單市場佔有率,Foodpanda屈居第二,而戶戶送則一直在苦苦掙扎。

有網友直言:「香港700萬人,幾多個肯日日叫外賣?戶戶送主打中高檔餐廳,但近年香港經濟疲軟,誰會日日食貴餐?」
事實上,戶戶送合作的不少中高端餐廳近年紛紛撤港或結業,直接影響其訂單量。相比之下,Keeta主攻平民餐廳,價格親民,硬生生搶走了一大票用戶。

說到KeeTa,就不得不提它那「以本傷人」的六大殺招。
2023年5月,美團旗下的Keeta殺入香港市場,開場就豪擲10億港元優惠,直接把競爭對手打得措手不及。以下是它的「燒錢六式」:
- 一人飯堂:首創針對單身人士的低價餐單,平均50-60元就能吃飽,完爆戶戶送和Foodpanda動輒百多元的門檻。
- 免運費+免低消:不需要會員費,隨手一單也能送上門,戶戶送和Foodpanda的高運費直接被比下去。
- 撕爛會員計劃:直接打破外賣平台的會員制傳統,免費送優惠,吸引大量新用戶。
- 大派現金券:新用戶註冊送300元優惠券,還有75折、29元限時套餐,誰頂得住?
- 聯手大牌搶眼球:找來譚仔、麥當勞、星巴克推出超低價套餐,比如29元三餸米線,性價比直接拉滿。
- 專業團隊設計餐單:幫餐廳量身打造吸引人的套餐,既拉攏商家,又留住客戶,三贏局面。

結果呢?Keeta一年內就從零衝到市場第二,現在更隱隱有獨霸之勢。相比之下,戶戶送完全沒跟上這波「低價戰」,最終只能含淚退出。

然而,戶戶送宣布撤港後,Keeta在Threads發文「抽水」:「呢9年辛苦你了。應承你,我哋會繼續守護每個香港胃。」
這一舉動直接點燃網民怒火,留言區炸鍋:「贏咗都要攞尾彩,幾無品喎」、「串到咁,就算得你一個平台我都唔用」、「懷疑Keeta小編第一次有流量,關公到咁都唔del post」。反觀IKEA的抽水文「嗚戶戶戶戶戶戶…家家都要買衣架」,卻被網友大讚有創意又溫情,Keeta這波操作可謂「偷雞唔成蝕把米」。

放眼中國內地 ,外賣市場早就經歷過類似的腥風血雨。
美團和餓了麼曾經打得頭破血流,補貼戰燒掉數百億人民幣。2018年,美團最終靠著低價策略和強大的物流網絡勝出,市場份額一度超過70%。如今,大陸外賣市場幾乎是美團的天下,餓了麼只能勉強苟活。這場戰爭的教訓是:誰有錢燒、誰能撐到最後,誰就是贏家。

Keeta進軍香港的策略,正是美團在大陸的翻版。經濟學者李兆波分析Keeta有機會繼續以低價搶市場,但最終要回報利潤給股東。換句話說,這波燒錢只是前菜,真正的盈利計劃還在後頭。

台灣的情況則更像香港早期。Uber Eats和Foodpanda長期霸佔市場,兩者靠著補貼和優惠搶客。
但隨著市場成熟,燒錢策略逐漸減弱,兩大平台開始轉向提高服務費和抽成比例來實現盈利。台灣市場比香港稍大,但同樣容不下第三個玩家,當年Deliveroo也曾短暫進軍台灣,最終一樣鎩羽而歸。

要說Keeta為何敢在香港燒錢,就得看看它背後的「金主」美團有多硬核。根據美團2024年最新財報:
- 總收入:全年收入超30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5%。
- 外賣業務:日均訂單量突破6000萬單,收入佔比近60%,同比增長18%。
- 淨利潤:全年淨利潤達230億人民幣,增長33%,盈利能力穩步提升。
- 海外布局:美團明確表示將加大海外市場投入,KeeTa正是其「走出去」的第一步。

這些數據說明什麼?美團不僅有錢燒,更有能力燒得起。
Keeta在香港的10億港元補貼,對美團來說只是九牛一毛。更重要的是,美團的物流技術和數據分析能力,讓Keeta能精準鎖定用戶需求,實現高效運營。相比之下,戶戶送雖然在全球10多個市場有布局,但資金和技術都難以與美團抗衡。

有分析指出,美團把香港當作「試驗田」,一旦Keeta站穩腳跟,下一步可能是新加坡、東南亞,甚至歐美市場。
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直言內地企業未必想在香港賺錢,香港只是跳板。這話聽起來刺耳,但卻是現實。

戶戶送退出後,香港外賣市場正式進入「Foodpanda vs Keeta」的雙雄時代。
Foodpanda靠著接手戶戶送用戶和送半年Pro會籍穩住陣腳,而Keeta則以0.1元買150元折扣券的瘋狂優惠繼續搶客。短期內,兩者競爭勢必白熱化,消費者可能還能撈到不少優惠。

但長遠來看,Keeta背靠美團的財力和技術優勢,極有可能成為最終贏家。但也有網民則擔心,若Keeta真獨霸市場,會不會像大陸美團一樣漲價抽成,到時消費者就真成了「待宰羔羊」。
(以上評論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投資者須注意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詳細閱讀有關之風險披露聲明及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