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代貧窮的失敗基因!一事無成其實是種傳染病

- 22 Nov 2023
早前「咖喱」在節目中說到不斷被人睇小,不斷被別人覺得她只會一事無成,引來極大迴響與共鳴。香港人向來很擅長潑冷水的確是事實,尤其是當對方的距離和你愈近,人們盲愈有這個傾向。要知道「失敗者」的身份其實是會傳染的,不少家長甚至因此扼殺了下一代的成功可能。

從負面批評中成長
「你唔得㗎!」這句話不知道你出生以來曾經聽過幾多次?也不知道有幾多人是不斷從父母口中親耳聽著這種負面批評而成長的?當然我知道成功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當一個人沒有咬著金鎖匙出世,起跑線也比別人落後得多,要白手興家又或者是建立一些成績可能得花費特別多的氣力。

一開始就認命
但這種難,只是能力上的難、只是努力上的難,還是有克服的可能性。問題是如果一開始就認命,覺得無論如何都不會成功,連嘗試一下都不做,那麼失敗就變成一件被注定的肯定的事。

別太多痴心妄想
香港老一輩低下階層的家長,許多時甚至未曾等到孩子跟自己說甚麼對將來的願望,早早就全力灌輸給他們一個觀念,就是生活艱難,別太多痴心妄想,最緊要腳踏實地。

消極的破壞力
你永遠不知道這種消極的破壞力有多大,也不知道這種因為自己失敗、貧窮,就認定孩子必然跟自己一樣廢,無將來無希望。有個詞語叫「跨代貧窮」,說的是一些社會問題令下一代發展受到扼殺,這的確教人無奈。但其實將子女的未來可能性收窄到只剩下「讀好書、上大學、做專業人士」這單一路徑,就可能倒過來是貧窮父母為孩子所主動爭取的失敗人生。

成功的可能性
有錢人家的孩子為甚麼更易成功?是因為他們有容許孩子嘗試不同可能性的空間。不以短時間賺錢維生為唯一目的,讓他們可以憑不同途徑去發展,道路變寬了,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變大了。

培養出一份志氣
真正連選擇都沒有的家庭並非不存在,但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屬於這界別。給予鼓勵、支持,頂多當覺得那念頭太過離譜,才給予一些修正的建議,讓事情變得更可行。當中的重要性不在於某一件事的成功與否,而是要設法讓你關心的人培養出一份志氣,並確信即使失敗也有你作後援,這樣才更有機會讓他們得到後來的成功。
同一態度,對待子女如是,對待朋友如是,對待員工同事,亦如是。